[实用新型]平面事故闸门有效
申请号: | 201320055410.7 | 申请日: | 2013-01-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3049546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10 |
发明(设计)人: | 王兴恩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水电顾问集团贵阳勘测设计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E02B7/26 | 分类号: | E02B7/26 |
代理公司: | 贵阳中新专利商标事务所 52100 | 代理人: | 刘楠 |
地址: | 550081 贵***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平面 事故 闸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平面事故闸门,属于水利水电工程闸门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在水利水电工程中,事故闸门是指能够在动水中截断水流以便处理或遏止水道下游所发生的事故的闸门,其中以平面事故闸门较为常见。随着水利水电工程技术的发展,平面事故闸门的规模越来越大,高度越来越高,而平面事故闸门有动水闭门要求,传统的技术都是设计成整体型式。若按传统的平面事故闸门整体型式设计,随着平面事故闸门的高度增加,启闭机轨上扬程将超出目前现有的技术水平,导致门机高度太高造成门机在遭受风压、地震等荷载时的抗倾覆能力及启闭闸门时门机自身的稳定性较差,门机投资也较大且由门机自重较重引起的土建投资也有所增加;若采用分节启闭型式,则下节门叶存在门顶过流,水力学条件复杂,容易引起闸门振动,门槽气蚀也较严重,存在较大安全隐患,所以现有的技术水平还是不够完善。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由上节门体和下节门体通过节间连接装置组成的整体启闭、分点吊运的平面事故闸门,可以减少门机轨上扬程,降低门机高度,增强门机的抗倾覆能力及自身的稳定性,且可以有效节省工程投资。
为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原理是,平面事故闸门由上节门体与下节门体通过节间连接装置连接组成,在闭门时,先用门机将下节门体在锁定梁上锁定,再用门机将上节门体用节间连接装置与其连接成整扇门叶,最后将整扇门叶提升一定高度移走锁定梁后即可实现闸门整体闭门的要求;在启门时,先用门机将上节门体提升至充水行程高度进行充水平压后提升整扇门叶至锁定梁上锁定,再拆走节间连接装置,最后,用门机分别吊走上节门体与下节门体即可实现闸门的分节吊运。
基于上述技术原理,本实用新型的平面事故闸门包括门体和用于吊装及临时固定门体的门机和锁定梁,门体分为上节门体和下节门体,上节门体和下节门体之间通过两套节间连接装置连接成为整体。
进一步的,上节门体上、下部及下节门体上部均设置位置对应、孔径及内、外开档尺寸相同的吊耳,以便上节门体和下节门体准确拼装;下节门体上部设有锁定板。
更进一步的,节间连接装置由2套节间连接板、2根吊轴、2个止轴环、2个螺栓、4个螺母及2个垫圈组成;吊轴上设有钢筋拉手。
更进一步的,吊耳相对闸孔中心线对称布置。
另外,节间连接板由1块吊板、2块上轴承板及2块下轴承板焊接组成。
进一步的,节间连接板的吊板上部、上轴承板上设有与上节门体小开度充水行程相同的长圆吊孔。
更进一步的,充水行程取值为150m~400mm。
下节门体高度与上节门体高度、下节门体顶部至锁定板的高度、充水行程及锁定梁的高度之和大致相等且略小于门机轨上扬程。
由于采用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上节门体与下节门体通过节间连接装置现场组装成整体实现闸门整体闭门要求;节间连接板的吊板上部、上轴承板上开与上节门体小开度充水行程相同的长圆吊孔在闸门充水平压后实现整体启门;下节门体的高度与上节门体的高度、下节门体顶部至锁定板的高度、充水行程及锁定梁的高度之和大致相等且略小于门机轨上扬程使门机轨上扬程减少了大约一半又满足吊运上、下节门叶的要求,增加了门机的抗倾覆能力及自身的稳定性,有效节省了工程投资。
因此,该平面事故闸门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现场组装后实现整体启闭要求,使门机轨上扬程减少了大约一半,大大降低了门机高度,增强了门机的抗倾覆能力及自身的稳定性,有效节省了工程投资。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总体布置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平面事故闸门下游平面图图;
图3是图2中的A-A剖视图;
图4是图2中的B-B剖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节间连接装置示意图;
图6是图5中的C-C剖视图。
附图中的标记为:1-门体,2-上节门体,3-下节门体,4-节间连接装置,5-吊耳,6-锁定板,7-节间连接板,8-吊轴,9-止轴环,10-螺栓,11-螺母,12-垫圈,13-吊板,14-上轴承板,15-下轴承板,16-长圆吊孔,17-门机,18-锁定梁,19-钢筋拉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水电顾问集团贵阳勘测设计研究院,未经中国水电顾问集团贵阳勘测设计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05541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