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环形绕线机之储线环上的边滑器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055772.6 | 申请日: | 2013-01-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3055673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10 |
发明(设计)人: | 杨兆根;胡义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特威希电气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F41/08 | 分类号: | H01F41/08;B65H75/1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17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环形 绕线机 储线环上 边滑器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金属丝绕线机,具体地说是环形绕线机之储线环上的边滑器装置。
背景技术
互感器是常用的电器元件之一,它主要由软磁合金磁环与漆包线线圈组成,其制做时,通过绕线机将漆包线缠绕在软磁合金磁环上。
环形绕线机在执行绕漆包线的工序时,须先由储线环将漆包线储存到储线环上,然后储线环再通过一个边滑器将漆包线绕制到磁环上面。
传统绕线机之绕线部分的结构如图4所示,有一个圆形的储线环6,在圆形的储线环6的侧面安装着一个边滑器7,这个边滑器7可以在储线环6上自由滑动。边滑器7的结构如图3所示:由第一塑料边滑头1和一根直径约0.4mm、长约10mm的钢丝5组成,第一塑料边滑头1上开有一个卡环槽4(如图2、图1所示),而钢丝5一端插入第一塑料边滑头1钢丝插孔2内部,另一端弯成一个弯口,紧靠在储线环6的边道侧面。通过调节钢丝弯口的角度和张力来调节边滑器7在储线环上的松紧。在绕线时,线环6上的漆包线经过边滑器7牵线槽的牵引给磁环绕线:边滑器过紧绕线时,将漆包线拉断;过松,牵引不了漆包线无法绕线。此传统边滑器在使用过程中很不稳定——调整到位后,不久就会出现松动、摆动,脱落等现象,其结果是所绕制线圈出现绞线、排线交叉、排线不均匀及绕线失败等现象,产品报废率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传统环形绕线机工作时易出现摆动、排线不匀等现象,提供一种稳定、排线均匀对称、故障率低、外形美观、产品合格率高的边滑器装置。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之边滑器为双头边滑器——有第一塑料边滑头和第二塑料边滑头,钢丝之一端插入第一塑料边滑头的插孔内,钢丝之另一端插入第二塑料边滑头的插孔内。钢丝的中部被折成弯口。所述钢丝长为5~15mm。
本实用新型之储线环上的双头边滑器,系由两个塑料边滑头和一根钢丝构成,在绕线机工作绕线时,储线环内所储存的漆包线,经过此双头边滑器给磁环骨架牵引绕线。该装置使绕线过程更加稳定,不会出现边滑器频繁松动、摆动、脱落等现象;因为钢丝的弯口在两个塑料边滑头的中间位置,增加了弯口的强度,使其调节的角度与张力更平衡均匀,平稳度大幅提高,克服了传统边滑器一端松一端紧运转时不平稳的现象,从而使绕线的线圈外观排线均匀美观,故障率大幅降低,提高了产品质量。
本实用新型装置结构简单,成本低廉,适用于所有环形绕线机配置。
附图说明
图1.为传统环形绕线机之边滑器的塑料边滑头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传统环形绕线机之边滑器的塑料边滑头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传统环形绕线机之边滑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传统环形绕线机之绕线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之双头边滑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之绕线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第一塑料边滑头,2钢丝插孔、3牵线槽、4卡环槽、5钢丝、6储线环、7单头边滑器、8引线、9运转爪轮、10线圈、11绕线机工作台面1、12双头边滑器、13第二塑料边滑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图5显示了本实施例之环形绕线机储线环双头边滑器的结构:
该双头边滑器有两个塑料边滑头——第一塑料边滑头1和第二塑料边滑头13,并有一根钢丝5,为5到15mm长。钢丝5之一端加温后插入第一塑料边滑头1的插孔2内,其另一端加温插入到第二塑料边滑头13插孔内,再将中部的钢丝5折成弯口。
图6显示了本实施例之环形绕线机绕线结构示意图:
将双头边滑器12安装到储线环6上,把第一塑料边滑头1和第二塑料边滑头13的卡环槽(图2中4)卡入储线环6上,即可。
取一磁环放入绕线机之3个运转爪轮9内,启动绕线机储线环6开始运转储线。储完线后,将储线环6内的漆包线头引到双头边滑器12的塑料边滑头1牵线槽(图1中的3)里。随后启动绕线工序,储线环6和运转爪轮9开始运转——对磁环骨架进行绕线,约一分钟后绕线结束完成。效果观察:排线均匀,没有交叉,线圈厚度一致,设备故障率明显降低,产品质量和产品合格率均有明显提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特威希电气有限公司,未经江苏特威希电气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05577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四引脚层叠多层陶瓷电容器
- 下一篇:一种气动操纵控制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