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叠片式电池的电极片分离的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056568.6 | 申请日: | 2013-02-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3166044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28 |
发明(设计)人: | 雷立旭;居春山;高鹏然;周寿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M10/54 | 分类号: | H01M10/54 |
代理公司: | 南京天翼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2112 | 代理人: | 黄明哲;王清义 |
地址: | 211189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叠片式 电池 电极 分离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能够将叠片式电池的正极片和负极片相互分离的装置,尤其适用于废旧棱柱形二次电池的资源化分离。该装置可以完成处于电池盒中的电极的抽出、正负极片的分离和放置,属于化工机械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近年来,二次电池因为可以提供可移动的干净电能,被广泛用于各种移动耗电设备,例如笔记本计算机、移动电话、照相机、摄像机等,最近又被广泛用于电动车辆。这些应用中,用于电动车辆的二次电池因为需要大的输出能量和功率,不仅用量大,而且大多具有非常容易拆解的正负极片交替叠放的叠片式电极结构。毫无疑问,随着电动车辆的大规模使用,废旧的二次电池必会大量的产生。
废旧二次电池含有宝贵的资源,因此是城市矿山的备受瞩目者,但处理不当会产生二次污染。为此,我们提出了基于充分物理分离的废旧电池资源化方案,并以此实现电池的循环生产(ZL 2006 1 0037681.4,ZL 2008 1 0020326.5,ZL 2008 1 0195082.4,ZL 2009 1 0024467.9)。以叠片式的铅酸电池(2011 1 0172238.9)为例,我们把电池盒从上部切开之后,需要把电极片从电池盒中取出,然后把正负极片分离。随后,正、负极片上的活性物质再与合金格栅分离。这样就得到了正极合金格栅、正极粉、负极合金格栅和负极粉。最后它们被分别处理,得到了新的正极格栅合金、正极PbO粉、负极格栅合金、负极PbO粉。它们都可以按照稍微修改的原有工艺生产新的铅酸电池,从而实现了铅酸电池的循环生产。
很明显,在如上的电池循环生产工艺中,需要完成将电极片从电池盒中取出和将正负电极片分离的两个过程,为了使该过程更加容易和方便地进行,提高工作效率,也使操作工人免于直接接触含铅物质,我们设计了本实用新型的电极片分离装置。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将叠片式电池的电极片从电池盒中取出,并实现将正极片和负极片高效率分离的装置。该装置使用方便,可大大提高生产效率,并且能使操作工人免于直接接触含铅物质。
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叠片式电池电极片分离的装置,包括拆分器和能够使拆分器上下移动的装置,所述拆分器包括第一主活动臂、第二主活动臂、第一副活动臂和第二副活动臂;第一主活动臂与第二主活动臂之间、第一主活动臂与第二副活动臂之间、第二主活动臂与第一副活动臂之间均为转动连接,并且均设有控制活动臂开合的装置。
作为优选,第一主活动臂与第二主活动臂之间、第一主活动臂与第二副活动臂之间、第二主活动臂与第一副活动臂之间均通过转轴转动连接,其中,第一主活动臂与第二主活动臂之间设有第一转轴,第二主活动臂与第一副活动臂之间设有第二转轴,第一主活动臂与第二副活动臂之间设有第三转轴。
作为优选,所述控制活动臂开合的装置为气缸,也可以是诸如曲轴连杆、凸轮、步进电机等等。其中,第二主活动臂与第一副活动臂之间设有第一气缸,第一主活动臂与第二副活动臂之间设有第二气缸,第一主活动臂与第二主活动臂之间设有一个可旋转固定端,第一主活动臂与第二主活动臂分别通过第三气缸和第四气缸与可旋转固定端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能够使拆分器上下移动的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支撑架、第五气缸和滑块,拆分器通过第一转轴和可旋转固定端固定在滑块上。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主活动臂、第二主活动臂、第一副活动臂和第二副活动臂的末端呈钩状,便于夹住和取出电极片。
为了实现连续、自动化生产,可在本实用新型的装置下方设置输送电池的电池传送带,用以输送待拆解的电池及拆解后的电池盒;在本实用新型装置的两边设置电极片输送带,用以输送拆分得到的正、负极电极片;在电池传送带的两边和拆解器的下方设置电池夹具,使电池处于本实用新型装置的下方时,电池夹具的两个夹臂能夹住电池使电池的位置固定,以保证在拆分器抽取电极时电池盒保持不动。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是一种将叠片式电池的正极片和负极片分离的装置。该装置使用两个主活动臂和两个副活动臂配合,通过气缸控制运动,使叠片式电池的电极片脱离电池盒,然后将正极片和负极片分离。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第一主活动臂,2-第二主活动臂,3-第一副活动臂,4-第二副活动臂,5-第一转轴,6-第二转轴,7-第一气缸,8-第三气缸,9-可旋转固定端,10-滑块,11-支撑架,12-第五气缸,13-第三转轴,14-第二气缸,15-第四气缸。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南大学,未经东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05656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带有智能装置的电路板
- 下一篇:印刷油墨分散搅拌加热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