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脉冲管制冷机的垂直型流线形进气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320057184.6 | 申请日: | 2013-01-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3132198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14 |
发明(设计)人: | 党海政;宋宇尧;周炳露;邹瑞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F25B9/14 | 分类号: | F25B9/14 |
代理公司: | 上海新天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213 | 代理人: | 郭英 |
地址: | 200083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脉冲 制冷机 垂直 流线 形进气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专利涉及脉冲管制冷机,特别涉及一种脉冲管制冷机的垂直型流线形进气结构。
背景技术
脉冲管制冷机技术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并于80年代获得迅速发展。与斯特林制冷机或G-M制冷机相比,脉冲管制冷机消除了冷端运动部件排出器,而以一根被动的脉冲管来代替,其相位调节通过热端调相机构的运作得以实现。脉冲管制冷机具有机械振动小、结构简单、运行寿命长、可靠性高等优点,在航空航天、低温电子、超导技术、医疗仪器、移动通信基站等领域有较大的优越性和广泛的应用前景。
根据蓄冷器2和脉冲管的相对位置不同,脉冲管制冷机主要有直线性布置、U形布置和同轴形布置三种结构,如图1所示。直线形布置中脉冲管3与蓄冷器2处于一条直线上,气流在其中流动无折返,阻力最小,制冷效率是三种方式中最高的,但这种布置使冷头位于制冷机中部,制冷机轴向尺寸成倍增加,管路布置及真空容器结构变得非常复杂,不利于与器件耦合。同轴形布置指将中空的脉冲管3同轴布置在蓄冷器2中心,其主要优点是结构紧凑,冷头方便与器件耦合,但这种布置使得气流从环形蓄冷器2流入脉冲管时转折180度,局部阻力增大,引起较大的不可逆损失,并且在蓄冷器2与脉冲管3共同管壁上产生热交换损失也影响其性能,这种布置适用于对空间尺寸有特殊要求的场合。U形布置介于直线形和同轴形之间,与直线形相比其结构较紧凑,与同轴形相比其流体通过U形过渡流到脉冲管,因转折引起的损失较小。
进气结构位于压缩机1与蓄冷器2之间,蓄冷器2与压缩机1之间通过进气结构来实现压力与质量的传递。完全理想情况下的进气结构应具备:1)空体积无限小;2)对流体产生的流动阻力无限小两个特点。常用进气结构的布置有垂直型和直线型两种方式,图2给出针对U型和直线型布置的脉冲管制冷机的进气结构的布置形式。如图2(a)和图2(b),气流在经过进气结构进入蓄冷器2时流动方向发生一次直角偏转,即采用了垂直型布置方式的进气结构;如图2(c)和图2(d),气流在经过进气结构进入蓄冷器2时流动方向未发生偏转,即采用了直线型布置方式的进气结构。
以U型脉冲管制冷机为例,图3给出采用常规垂直型进气结构的脉冲管制冷机示意图。常规型垂直型进气结构包括常规垂直型扩压结构25、压缩机端连管接头7、连管9和蓄冷器端连管接头11等部件,蓄冷器端连管接头11嵌入常规垂直型扩压结构25联结,连管9与压缩机端连管接头7及蓄冷器端连管接头11分别通过银焊在焊接点一8和焊接点二10进行连接,通过密封圈一6和密封圈二12进行密封。
常规垂直型进气结构缺点主要体现在其形状或构造对流体产生的阻力上:
1)如图3所示,工作气体由于常规垂直型进气结构构造造成流动截面突然扩大产生紊流乃至射流,引起较大的不可逆损失;
2)如图3所示,由于气流急剧转向而加剧进气结构对工作流体产生的阻力,引起较大的不可逆损失。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已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本专利提出一种适用于脉冲管制冷机的垂直型流线形进气结构。
本专利的目的在于,当进气结构为垂直型布置时,在脉冲管制冷机的压缩机1和蓄冷器2之间设计一个流线形进气结构,通过优化进气结构的形状和结构,使气流在通过垂直型进气结构时的流动阻力和紊流扰动最小,从而提升脉冲管制冷机的整机效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05718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小型电动汽车专用的纳米太阳能制冷装置
- 下一篇:带避雷装置的太阳能热水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