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改进的片梭织机的开口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320057438.4 | 申请日: | 2013-01-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3096295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31 |
发明(设计)人: | 钱志明;吴晴波;黄家余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新铁链筛网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3C5/06 | 分类号: | D03C5/06 |
代理公司: | 北京连城创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54 | 代理人: | 刘伍堂 |
地址: | 201803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改进 织机 开口 机构 | ||
本实用新型涉及纺织机械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改进的片梭织机的开口机构。
织机在正式织纱前,要先按照穿综图模板将经纱按序穿入综丝的综眼,穿入综丝的棕线随综框、钢筘一起送到织机上。织纱时,综丝随综框的升降而上下运动,经纱同时分为上下两层,形成梭口,使梭子或引纬器或其他的引纬介质通过,然后引入纬纱;引入纬纱后,两层经纱闭合并上下交替以形成新的梭口。织机通过如此反复循环操作来实现经纱、纬纱的交织。
开口机构的作用是使经纱随综框上下分开形成梭口,开口机构通过一系列的传动机构实现经纱的开口,凸轮的运动轨迹大小控制综框上下运动的幅度,从而决定了经纱开口的大小。以往,由于片梭织机开口机构中凸轮组的凸轮运动轨迹过大,会导致织物质量下降,甚至引发机械损伤事故。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重新改进现有片梭织机的开口机构,设计一种减小开口机构中经纱开口大小、性能更稳定的片梭织机开口机构。
为实现上述目的,设计一种改进的片梭织机的开口机构,由凸轮组、凸轮轴、转子杆、转子、踏综杆、综框传动连杆、综框摆臂、综框摆臂连杆和综框组成,其特征在于:转子杆固定轴接在转子上,凸轮组固定轴接在凸轮轴上,凸轮组由若干共轭凸轮组成,共轭凸轮的前凸轮本体与后凸轮本体的大小相同,前凸轮本体与后凸轮本体均为椭圆形结构,椭圆形的长轴长210mm,椭圆形的短轴长170mm,共轭凸轮的中心轴的外侧与转子杆的底端互相抵接,转子杆的顶端轴接在踏综杆的顶部右端,踏综杆的底端轴接在综框传动连杆的右端,综框摆臂的底端固定连接在综框传动连杆的上端,综框摆臂的右端铰接综框摆臂连杆的下端,综框摆臂连杆的上端固定连接在综框的下端框面的外侧。
凸轮组中共轭凸轮的前凸轮本体上设有圆形孔。
前凸轮本体所在的平面与后凸轮本体所在的平面相互平行,前凸轮本体的长轴与后凸轮本体的长轴属于同一平面。
本实用新型同现有技术相比,结构简单易加工,通过减小凸轮的运动轨迹,使经纱减少磨损,起到良好的保护经纱的效果,提高了成品布的质量,提高了工作效率。
本实用新型同现有技术相比,结构简单易加工,通过减小凸轮的运动轨迹,使经纱减少磨损,起到良好的保护经纱的效果,提高了成品布的质量,提高了工作效率。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凸轮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参见图1~图2,1为凸轮组,1‑1为前凸轮本体,1‑2为后凸轮本体,2为转子杆,2‑1为转子,3为踏综杆,4为综框传动连杆,5为综框摆臂,6为综框摆臂连杆,7为综框。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1
本实用新型由凸轮组1、凸轮轴、转子杆2、转子2‑1、踏综杆3、综框传动连杆4、综框摆臂5、综框摆臂连杆6和综框7组成,转子杆2固定轴接在转子2‑1上,凸轮组1固定轴接在凸轮轴上,凸轮组1由若干共轭凸轮组成,共轭凸轮的前凸轮本体1‑1与后凸轮本体1‑2的大小相同,前凸轮本体1‑1与后凸轮本体1‑2均为椭圆形结构,椭圆形的长轴长210mm,椭圆形的短轴长170mm,共轭凸轮的中心轴1‑4的外侧与转子杆2的底端互相抵接,转子杆2的顶端轴接在踏综杆3的顶部右端,踏综杆3的底端轴接在综框传动连杆4的右端,综框摆臂5的底端固定连接在综框传动连杆4的上端,综框摆臂5的右端铰接综框摆臂连杆6的下端,综框摆臂连杆6的上端固定连接在综框7的下端框面的外侧。
凸轮组1中共轭凸轮的前凸轮本体1‑1上设有圆形孔1‑3,前凸轮本体1‑1所在的平面与后凸轮本体1‑2所在的平面相互平行,前凸轮本体1‑1的长轴与后凸轮本体1‑2的长轴属于同一平面。
本实用新型同现有技术相比,结构简单易加工,通过减小凸轮的运动轨迹,使经纱减少磨损,起到良好的保护经纱的效果,提高了成品布的质量,提高了工作效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新铁链筛网制造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新铁链筛网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05743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