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呼吸面罩有效
申请号: | 201320057589.X | 申请日: | 2013-01-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3123250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14 |
发明(设计)人: | 冯继泽;陈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冯继泽;陈鹏 |
主分类号: | A61M16/06 | 分类号: | A61M16/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000***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呼吸 面罩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呼吸面罩。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光学应用技术的发展,一种带光镜显示的可视气管导管(Tracheoscopic Ventilation Tube,TVT)已经在临床中应用。TVT的应用改变了传统的单纯依靠喉镜提供光源显示声门的路径。在使用喉镜暴露声门进行气管插管操作的过程中,口腔位置被喉镜占据。然而。参考图1,由于现有技术主要通过给患者佩戴呼吸面罩,将供氧管插入设于面罩本体1上的供氧管接口2对患者进行辅助呼吸,这种呼吸面罩无法与喉镜同时使用,因而,现有技术的插管操作中有一段被迫中断辅助呼吸(供氧)的过程,而中断供氧对患者显然不利。尤其是在操作者不熟练或者是困难气道本身造成插管操作时间长的情况下,其风险尤其增大。在气管插管不当引发不良后果的相关临床报导中,反复操作和时间过长都是重要原因,而其中导致临床不良后果产生的最重要因素是供氧不足和操作不当引发的刺激。使用可视气管导管,由于导管携带的显示功能,使得操作在明视下进行,可以减少不当操作的刺激,并使得置管位置更加准确。但是,基于现有技术的喉镜与呼吸面罩无法同时使用,仍无法解决在操作过程中需要中断供氧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呼吸面罩,该呼吸面罩可在保持给患者供氧的状态下进行气管插管操作,大大增强插管操作的安全性,尤其对于体质状况差、多伴随疾病的重症患者具有显著使用价值。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呼吸面罩,包括有面罩主体、设于该面罩主体上的供氧管接口,在所述面罩主体上还设有一可开合的封闭操作口,供插管或仪器插入。
优选地,所述供氧管接口设于所述面罩主体的中心位置,而所述封闭操作口设于所述面罩主体的左上中心或右上中心位置。
优选地,所述封闭操作口设于所述面罩主体上供氧管接口与底缘位置之间。
优选地,所述封闭操作口包括有于所述面罩主体上开设的通孔和覆盖于所述通孔上的封闭膜,该封闭膜包括有若干排列成与所述通孔一致形状的瓣状膜,且相邻的瓣状膜首尾可张开地重叠,在所述通孔处形成从外到内的单向气流通道。
优选地,所述瓣状膜为软性塑胶材质。
优选地,所述通孔直径为1.8-2.2厘米。
优选地,所述通孔直径为2厘米。
优选地,该呼吸面罩还包括有设于所述面罩主体底缘下方的气囊。
优选地,该呼吸面罩还设有与所述气囊连通的充气嘴。
优选地,所述充气嘴设于所述底缘上方。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通过在呼吸面罩上设置一个可开合的封闭操作口,供气管或插管插入,从而实现了在保持给患者供氧的状态下进行气管插管操作,大大增强了插管操作的安全性,尤其对于体质状况差、多伴随疾病的重症患者具有显著使用价值。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的呼吸面罩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呼吸面罩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呼吸面罩一个实施例的插管操作状态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面罩主体 2…供氧管接口 3…气囊 30…充气嘴
4…封闭操作口 41…通孔 42…瓣状膜 100…插管或仪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考图2和图3详细描述实用新型提供的呼吸面罩的一个实施例;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主要包括有面罩主体1和设于该面罩主体1上的供氧管接口2,在所述面罩主体1上还设有一可开合的封闭操作口4,供插 管或仪器100插入。
具体实现时,所述供氧管接口2设于所述面罩主体1的中心位置,而所述封闭操作口4则设于所述面罩主体1的左上中心或右上中心位置;或者,所述封闭操作口4也可以设于所述面罩主体1上供氧管接口2与底缘10之间的任意位置,以方便插管操作为佳。
作为本实施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封闭操作口4可包括有于所述面罩主体1上开设的通孔41和覆盖于所述通孔41上的封闭膜,该封闭膜包括有若干排列成与所述通孔一致形状的瓣状膜,且相邻的瓣状膜首尾可张开地重叠,在所述通孔处形成从外到内的单向气流通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冯继泽;陈鹏,未经冯继泽;陈鹏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05758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密度计称量法检测装置
- 下一篇:一种农林废弃物高效焚烧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