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毛茶下料斗框的弧形封盖有效
申请号: | 201320059006.7 | 申请日: | 2013-02-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3087440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31 |
发明(设计)人: | 王双福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溪县双福缘茶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23F3/06 | 分类号: | A23F3/06;B07B13/1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62400 福建省泉***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毛茶 料斗 弧形 | ||
本实用新型涉及茶叶挑梗机部件,特别涉及一种毛茶下料斗框的弧形封盖。
毛茶自动下料机构一般设于茶叶挑梗机的机架顶部,用于将毛茶输送至待拣茶斗内,从而进入待拣茶斗下方的梗叶分选装置进行梗叶的分选处理。
现有的毛茶自动下料机构包括下料斗框及螺旋输送器,所述下料斗框的横截面由上自下逐渐减小,整体成漏斗状,所述下料斗框的底部密封连接有弧形封盖,如图1,现有的弧形封盖包括弧形底板1’,所述弧形底板1’的两侧分别设有侧板,其中一侧板2’下部设有用于装配螺旋输送器输送轴的轴孔21’,另一侧板3’对应轴孔的位置设有用于输出毛茶的出料孔31’,所述侧板3’位于出料孔31’上部还设有半圆形护框32’,使用时,螺旋输送器通过驱动装置可转动的设于弧形封盖的内下方,工作时,下料斗框内的毛茶经螺旋输送器的螺旋片推动而前行下料,从而将毛茶从弧形封盖的出料孔31’处输出下料,上述弧形封盖的出料孔31’为圆形出料孔,与螺旋片的外径刚好适配,这种出料孔,毛茶通过螺旋片输出至圆形出料孔时不具有缓冲空间,因此,在挤压输送过程中易造成毛茶破碎或茶组织机构被破坏的现象,输送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茶沫,从而使得分选出的茶叶品质受到影响。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毛茶下料斗框的弧形封盖,解决了毛茶干燥易碎,挤压输送过程中易造成毛茶破碎或茶组织机构被破坏的现象。
为解决此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取以下方案:一种毛茶下料斗框的弧形封盖,由弧形底板及设于弧形底板两侧的侧板组成,所述两侧板中的其中一侧板下部设有用于装配螺旋输送器输送轴的轴孔,另一侧板对应轴孔的位置设有用于输出毛茶的出料孔,所述出料孔的下部为半圆弧,上部为方形口,所述半圆弧与方形口的相邻侧边相连。
进一步改进的是:设有出料孔的那一侧板的外侧、位于方形口的上部还设有方形挡盖。
进一步改进的是:设有出料孔的那一侧板的外侧、位于方形口的上部还设有方形挡盖。
通过采用前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新型毛茶下料斗框的弧形封盖,出料孔的上部设计成方形口,方形口的两个角部在输茶过程中具有一定的缓冲效果,可大大的减少毛茶在推送过程中的挤压程度,从而减少毛茶在挤压输送过程中的破碎率及茶组织机构被破坏的现象,在输送过程中产生的茶沫少,分选出来的茶叶品质好。
图1是本现有技术弧形封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现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参考图2,本实施例公开一种毛茶下料斗框的弧形封盖,由弧形底板1及设于弧形底板1两侧的侧板组成,所述两侧板中的其中一侧板2下部设有用于装配螺旋输送器输送轴的轴孔21,另一侧板3对应轴孔21的位置设有用于输出毛茶的出料孔31,所述出料孔31的下部为半圆弧,上部为方形口,所述半圆弧与方形口的相邻侧边相连,设有出料孔31的那一侧板3的外侧、位于方形口的上部还设有方形挡盖4。
本新型毛茶下料斗框的弧形封盖,出料孔的上部设计成方形口,方形口的两个角部在输茶过程中具有一定的缓冲效果,可大大的减少毛茶在推送过程中的挤压程度,从而减少毛茶在挤压输送过程中的破碎率及茶组织机构被破坏的现象,在输送过程中产生的茶沫少,分选出来的茶叶品质好。
以上所记载,仅为利用本创作技术内容的实施例,任何熟悉本项技艺者运用本创作所做的修饰、变化,皆属本创作主张的专利范围,而不限于实施例所揭示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溪县双福缘茶业有限公司,未经安溪县双福缘茶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05900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微波黄豆酱杀菌设备
- 下一篇:一种可定距的安全高效锯骨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