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改良手把电饼铛有效
申请号: | 201320059158.7 | 申请日: | 2013-02-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3182731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11 |
发明(设计)人: | 张晋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晋敏 |
主分类号: | A47J37/06 | 分类号: | A47J37/06 |
代理公司: | 太原科卫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14100 | 代理人: | 朱源 |
地址: | 048106 ***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改良 手把 饼铛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饼铛,具体是一种改良手把电饼铛。
背景技术
电饼铛是一种可对食物进行烤、烙、煎等的烹饪工具。在现有技术条件下,电饼铛通常包括铛盖、铛体、以及转轴。其中,铛盖的后端部边缘通过转轴与铛体的后端部边缘铰接。铛盖的前端部边缘固定有上提环。铛体的前端部边缘固定有下提环。上提环与下提环位置正对。日常生活中,采用电饼铛烹饪食物时,电饼铛的铛盖与铛体之间会产生大量高温蒸汽。当食物烹饪完成后,烹饪者需通过固定于铛盖前端部边缘的上提环掀开铛盖,方能取出食物。而在烹饪者通过上提环掀开铛盖的过程中,烹饪者的手腕部会直接暴露于铛体的正上方,此时高温蒸汽便会迅速上升并烫伤烹饪者的手腕部,由此影响烹饪的安全性。基于此,有必要对现有电饼铛进行结构改进,以解决其容易烫伤烹饪者的手腕部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现有电饼铛容易烫伤烹饪者的手腕部的问题,提供了一种改良手把电饼铛。
本实用新型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改良手把电饼铛,包括铛盖、铛体、以及转轴;铛盖的后端部边缘通过转轴与铛体的后端部边缘铰接;铛盖的前端部边缘固定有上提环;铛体的前端部边缘固定有下提环;上提环与下提环位置正对;铛盖的侧部边缘固定有把手。
使用时,将待烹饪的食物放置于铛体上,合上铛盖并进行烹饪。待食物烹饪完成后,烹饪者只需通过固定于铛盖侧部边缘的把手掀开铛盖(而无需通过固定于铛盖前端部边缘的上提环掀开铛盖),便可取出食物。换言之,烹饪者的手腕部无需暴露于铛体的正上方,便可取出食物,由此有效避免了高温蒸汽烫伤烹饪者的手腕部,有效提高了烹饪的安全性。待取出食物后,烹饪者合上铛盖,便可一并通过上提环与下提环将铛盖和铛体提起并放回原处。基于上述过程,与现有电饼铛相比,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改良手把电饼铛通过对现有电饼铛进行结构改进,有效解决了现有电饼铛容易烫伤烹饪者的手腕部的问题,并有效提高了烹饪的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设计巧妙,有效解决了现有电饼铛容易烫伤烹饪者的手腕部的问题,适用于烹饪。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仰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的仰视图。
图中:1-铛盖,2-铛体,3-转轴,4-把手,5-上提环,6-下提环。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改良手把电饼铛,包括铛盖1、铛体2、以及转轴3;铛盖1的后端部边缘通过转轴3与铛体2的后端部边缘铰接;铛盖1的前端部边缘固定有上提环5;铛体2的前端部边缘固定有下提环6;上提环5与下提环6位置正对;铛盖1的侧部边缘固定有把手4;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图2所示,把手4固定于铛盖1的右侧部边缘。使用时,若烹饪者是右撇子,烹饪者只需通过固定于铛盖右侧部边缘的把手掀开铛盖,便可取出食物。
实施例二
改良手把电饼铛,包括铛盖1、铛体2、以及转轴3;铛盖1的后端部边缘通过转轴3与铛体2的后端部边缘铰接;铛盖1的前端部边缘固定有上提环5;铛体2的前端部边缘固定有下提环6;上提环5与下提环6位置正对;铛盖1的侧部边缘固定有把手4;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3、图4所示,把手4固定于铛盖1的左侧部边缘。使用时,若烹饪者是左撇子,烹饪者只需通过固定于铛盖左侧部边缘的把手掀开铛盖,便可取出食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晋敏,未经张晋敏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05915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