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带升降把手的担架有效
申请号: | 201320059189.2 | 申请日: | 2013-02-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3183164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11 |
发明(设计)人: | 琚燎原;上官倩 | 申请(专利权)人: | 琚燎原;上官倩 |
主分类号: | A61G1/00 | 分类号: | A61G1/00;A61G1/048 |
代理公司: | 太原科卫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14100 | 代理人: | 朱源 |
地址: | 048100 山西省***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升降 把手 担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担架,具体是一种带升降把手的担架。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条件下,担架通常由担架框、延伸固定于担架框的一对纵向框边的前端的一对前臂、以及延伸固定于担架框的一对纵向框边的后端的一对后臂组成。实践表明,采用现有担架搬运伤员上、下楼梯或野外、丘陵、山地的坡路时,所搬运的伤员身体会不可避免地发生倾斜(前倾或后倾),由此导致伤员的伤情加重,进而影响对伤员的护理和施救。基于此,有必要发明一种全新的担架,以解决现有担架在搬运伤员上、下楼梯或野外、丘陵、山地的坡路时易导致伤员身体发生倾斜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现有担架在搬运伤员上、下楼梯或野外、丘陵、山地的坡路时易导致伤员身体发生倾斜的问题,提供了一种带升降把手的担架。
本实用新型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带升降把手的担架,包括担架框、一对前臂、一对后臂、一对轴承、一对连接杆、以及若干对升降臂;一对前臂分别延伸固定于担架框的一对纵向框边的前端;一对后臂分别延伸固定于担架框的一对纵向框边的后端;一对轴承的内圈分别套固于一对后臂上;一对连接杆分别沿径向延伸固定于一对轴承的外圈上端;每对升降臂均相互平行,且每对升降臂均对称安装于一对连接杆的后侧面;各对升降臂和一对后臂沿连接杆的轴向等距平行排列。
使用时,在担架框内安装担架布,并将伤员放在担架布上。具体使用过程如下:一、当搬运伤员走在平坦地面上时,将一对连接杆和各对升降臂围绕一对转轴旋转至一对后臂之间,并使之与担架框齐平,一对连接杆和各对升降臂上可放置伤员的被褥、护理用品等。一个搬运人员双手搬抬一对前臂,另一个搬运人员双手搬抬一对后臂,一对搬运人员一前一后搬运伤员前行。在上述过程中,担架框始终保持水平,因此伤员的身体始终保持水平。二、当搬运伤员上楼梯或野外、丘陵、山地的坡路时,将一对连接杆和各对升降臂围绕一对转轴旋转至担架框上方,并使一对连接杆同时与担架框一对纵向框边和一对横向框边保持垂直。搬抬一对后臂的搬运人员走在前,搬抬一对前臂的搬运人员走在后。具体过程如下:当在前搬运人员上到楼梯第一级台阶或野外、丘陵、山地的坡路低处时(此时在后搬运人员尚未上楼梯或上坡路),其转而搬抬位于担架框上方的第一对升降臂。当在前搬运人员上到楼梯第二级台阶或野外、丘陵、山地的坡路更高处时(此时在后搬运人员仍未上楼梯或上坡路),其转而搬抬位于担架框上方的第二对升降臂。依此类推,当在前搬运人员上到楼梯第若干级台阶或野外、丘陵、山地的坡路更高处时(此时在后搬运人员上到楼梯第一级台阶或野外、丘陵、山地的坡路低处),其保持搬抬位于担架框上方的第若干对升降臂。当在后搬运人员上到楼梯倒数第二级台阶或野外、丘陵、山地的坡路更高处时(此时在前搬运人员已上完楼梯或上完坡路),在前搬运人员转而搬抬位于担架框上方的第二对升降臂。当在后搬运人员上到楼梯倒数第一级台阶或野外、丘陵、山地的坡路更高处时(此时在前搬运人员已上完楼梯或上完坡路),在前搬运人员转而搬抬位于担架框上方的第一对升降臂。依此类推,当在后搬运人员上完楼梯或野外、丘陵、山地的坡路时(此时在前搬运人员已上完楼梯或上完坡路),在前搬运人员转而搬抬一对后臂。在上述过程中,在前搬运人员通过调整变换其所搬抬的升降臂,使得担架框始终保持水平,因此保证了伤员的身体始终保持水平。三、当搬运伤员下楼梯或野外、丘陵、山地的坡路时,将一对连接杆和各对升降臂围绕一对转轴旋转至担架框上方,并使一对连接杆同时与担架框一对纵向框边和一对横向框边保持垂直。搬抬一对前臂的搬运人员走在前,搬抬一对后臂的搬运人员走在后。具体过程如下:当在前搬运人员下到楼梯第一级台阶或野外、丘陵、山地的坡路高处时(此时在后搬运人员尚未下楼梯或下坡路),在后搬运人员转而搬抬位于担架框上方的第一对升降臂。当在前搬运人员下到楼梯第二级台阶或野外、丘陵、山地的坡路更低处时(此时在后搬运人员仍未下楼梯或下坡路),在后搬运人员转而搬抬位于担架框上方的第二对升降臂。依此类推,当在前搬运人员下到楼梯第若干级台阶或野外、丘陵、山地的坡路更低处时(此时在后搬运人员下到楼梯第一级台阶或野外、丘陵、山地的坡路高处),在后搬运人员保持搬抬位于担架框上方的第若干对升降臂。当在后搬运人员下到楼梯倒数第二级台阶或野外、丘陵、山地的坡路更低处时(此时在前搬运人员已下完楼梯或下完坡路),其转而搬抬位于担架框上方的第二对升降臂。当在后搬运人员下到楼梯倒数第一级台阶或野外、丘陵、山地的坡路更低处时(此时在前搬运人员已下完楼梯或下完坡路),其转而搬抬位于担架框上方的第一对升降臂。依此类推,当在后搬运人员下完楼梯或下完坡路时(此时在前搬运人员已下完楼梯或下完坡路),其转而搬抬一对后臂。在上述过程中,在后搬运人员通过调整变换其所搬抬的升降臂,使得担架框始终保持水平,因此保证了伤员的身体始终保持水平。基于上述过程,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带升降把手的担架通过采用全新结构,有效保证了在上、下楼梯时伤员身体始终保持水平,进而保证了护理和施救的正常进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琚燎原;上官倩,未经琚燎原;上官倩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05918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