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软包装袋有效
申请号: | 201320060005.4 | 申请日: | 2013-02-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3127359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14 |
发明(设计)人: | 蔡忠厚;林雪茵;姚柔娇;林淮雄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省潮州市质量计量监督检测所 |
主分类号: | B65D33/00 | 分类号: | B65D33/00;B65D41/04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陈卫;李志强 |
地址: | 521011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软包装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包装机械技术领域,属于食品包装机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软包装袋。
背景技术
食品包装袋的种类多样,封口也各式各样,而食品包装袋上的封口却不尽如人意。食品袋封口件主要用于将拆开后的食品袋进行临时封装,进行密封保藏,这样就能避免食品袋中未用完的食品受潮变质,例如一些瓜子或花生等袋装零食在拆开后往往不会马上吃完,如果不把开口封住,就会受潮而变质。因此,有些生产厂家就研究出这种用于临时封口的食品袋封口件,它主要由本体和一端铰接在本体上,另一端与本体呈自由开合并可扣接的封条构成,但是,目前的封口件的一个本体上仅有一个封条,故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每多出一个封装的食品袋就需要多使用一个封口件,这样浪费必然很大。
现有中国专利公告号为CN202011522U公开了一种食品袋封口件,包括本体和封条,该本体和封条的一端相铰接,另一端为自由开合结构,并在该开合端的本体和封条上分别设有相扣接的锁勾,所述的封条有两根,该两根封条分别安装在本体两侧;该两根封条分别与本体一端相铰接,另一端与本体相扣接。这种食品袋封口件解决了原有的问题,只需一个封口件就能进行两个食品袋封口,但是这种封口件实际上不耐用,会因为两个食品袋内容物体积过大等其他原因,使封口不严密,实际上这种食品袋封口件依然不实用。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软包装袋,在包装袋主体内设置左、右内螺纹结构以形成平滑的螺纹结构,旋盖可与该螺纹结构配合,封口严密,实用可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软包装袋,包括包装袋主体以及旋盖,所述包装袋主体内设有左内螺纹以及右内螺纹,翻开包装袋时,所述左内螺纹与右内螺纹接合成平滑的螺纹结构,所述螺纹结构与旋盖的内螺纹适配。当包装袋内的食物有剩余需要封口时,将软包装袋翻折以露出左内螺纹与右内螺纹,将二者接合形成平滑的螺纹结构,此时将旋盖与该螺纹结构旋紧配合,即可实现严密的封口,不会漏气,保存包装袋内的食物,实用可靠。
可选地,所述包装袋主体为纸、铝箔或塑料薄膜。
作为改进,所述包装袋主体内分别设有两个或以上左内螺纹以及右内螺纹。可以根据包装袋的大小进行设置,实际使用时,可以根据包装袋内剩余食物的多少选择需要封口的螺纹结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软包装袋在包装袋主体内设置左、右内螺纹结构以形成平滑的螺纹结构,当包装袋内的食物有剩余需要封口时,将软包装袋翻折以露出左内螺纹与右内螺纹,将二者接合形成平滑的螺纹结构,此时将旋盖与该螺纹结构旋紧配合,即可实现严密的封口,不会漏气,保存包装袋内的食物,实用可靠。该旋盖可与接合的螺纹结构配合,封口严密,实用可靠。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软包装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事实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软包装袋的实施例,包括包装袋主体10以及旋盖20,包装袋主体10内设有左内螺纹101以及右内螺纹102,翻开包装袋时,左内螺纹101与右内螺纹102接合成平滑的螺纹结构,螺纹结构与旋盖20的内螺纹适配。其中,包装袋主体10为纸、铝箔或塑料薄膜。
作为改进,包装袋主体10内分别设有两个或以上左内螺纹101以及右内螺纹102。可以根据包装袋的大小进行设置,实际使用时,可以根据包装袋内剩余食物的多少选择需要封口的螺纹结构。
该软包装袋在包装袋主体10内设置左、右内螺纹102结构以形成平滑的螺纹结构,当包装袋内的食物有剩余需要封口时,将软包装袋翻折以露出左内螺纹101与右内螺纹102,将二者接合形成平滑的螺纹结构,此时将旋盖20与该螺纹结构旋紧配合,即可实现严密的封口,不会漏气,保存包装袋内的食物,实用可靠。该旋盖20可与接合的螺纹结构配合,封口严密,实用可靠。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省潮州市质量计量监督检测所,未经广东省潮州市质量计量监督检测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06000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能表外壳
- 下一篇:剥皮装置以及包覆管剥皮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