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真空泵的一体化降噪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061352.9 | 申请日: | 2013-02-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3114751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07 |
发明(设计)人: | 党晓民;景嘉繁;王磊;陈志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西安飞机设计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F04D29/66 | 分类号: | F04D29/66 |
代理公司: | 中国航空专利中心 11008 | 代理人: | 杜永保 |
地址: | 710089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真空泵 一体化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气体泵类噪声源的降噪。
背景技术
目前飞机上的真空泵由于空间狭小等环境条件所限,很难实施有效的降噪措施,一般只能依靠地板或壁板等的隔音功能降低噪音的影响。
现有的降噪装置或采用单一的隔音罩将噪声源隔绝起来;或采用单一的吸声材料、吸声结构等吸收噪音,未能形成整体的降噪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真空泵的一体化降噪装置,为了在不影响系统性能的前提下,从源头上控制飞机真空泵的噪声,同时兼顾结构的紧凑性,安装方便性。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真空泵的一体化降噪装置,包括:隔音罩、进口消声器、出口消声器,
所述隔音罩包裹住真空泵外表面,所述隔音罩与真空泵之间留15-25mm的间隙,隔音罩内侧铺贴一层阻尼材料;
管状的进口消声器套接在进气管路打孔区域外,进口消声器与进气管路套接部位密封,进口消声器与进气管路打孔区域之间留有间隙;
管状的出口消声器套接在出气管路打孔区域外,出口消声器与出气管路套接部位密封,出口消声器与出气管路打孔区域之间留有间隙。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效果明显,环境适应性好,可靠性高,成本较低。
附图说明
图1为未加装消声装置的真空系统示意图。
图2为加装本实用新型降噪装置后的真空泵及管路示意图。
图3为飞机上安装的真空泵及管路的实际情况示意图。
图4为加装本实用新型降噪装置后的真空泵及管路实际情况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进口消音器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出口消音器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隔音罩实际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所示为未加装消声装置的真空系统,包括真空泵3、进气管路1和出气管路6。真空泵工作时气体从进气管路进入真空泵,从出气管路排出。加装降噪装置后的真空泵及管路见示意图2,降噪装置包括进口消声器2、隔音罩4、出口消音器7。
所述隔音罩4包裹住真空泵3外表面,所述隔音罩4与真空泵3之间留15-25mm的间隙,隔音罩4内侧铺贴一层阻尼材料5;
管状的进口消声器2套接在进气管路1打孔区域外,进口消声器2与进气管路1套接部位密封,进口消声器2与进气管路1打孔区域之间留有间隙;
管状的出口消声器7套接在出气管路6打孔区域外,出口消声器7与出气管路6套接部位密封,出口消声器7与出气管路6打孔区域之间留有间隙。
消音器采用微穿孔吸声原理,结构如图2所示。在进出口管路的一段管壁上均匀地打若干孔。打孔的管段外部形成密封的吸声腔体。加工孔径、孔距、管壁厚度及反射壁到孔壁的距离(腔深)根据微穿孔板结构的设计原理计算得出。
隔音罩的形状按照真空泵的外形设计,如图2所示。隔音罩与真空泵之间留15-25mm的间隙,并在隔音罩内侧铺贴一层阻尼材料(隔音棉、毛毡等)以提高隔音能力。
图3所示为飞机上安装的真空泵及管路的实际情况,包括真空泵、进气口管路和出气口管路。加装降噪装置后的真空泵及管路见示意图4,包括位于进气口管路上的进口消声器、包围真空泵的隔音罩以及位于出气口管路上的出口消音器。
消音器结构如图5、图6所示。在原进出口管路的一段管壁上均匀地打若干孔。打孔的管段外部用板料焊接形成密封的吸声腔体,包括侧壁和反射壁。加工孔径、孔距、管壁厚度及反射壁到孔壁的距离(腔深)根据微穿孔板结构的设计原理计算得出。
隔音罩的形状按照真空泵的外形设计,如图7所示。隔音罩与真空泵之间留15-25mm的间隙,并在隔音罩与真空泵之间均匀填充隔音棉。为方便安装,隔音罩分离为若干部分,在分离面处用螺钉固定,隔音罩与真空泵之间用橡胶环支撑。
本实用新型将隔音罩的隔音作用和微穿孔的吸声作用结合起来形成一体化的降噪形式,在宽频带上实现了较大的消音效果。隔音罩形状贴合真空泵外形,结构紧凑,占用空间小。隔音罩与真空泵之间铺贴阻尼材料提高隔音效果。消音器外形贴合管路形状,占用空间小,安装方便。采用双层管路形成微穿孔结构,结构简单,环境适应性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西安飞机设计研究所,未经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西安飞机设计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06135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