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蚊子幼虫捕灭器有效
申请号: | 201320061823.6 | 申请日: | 2013-02-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3058145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17 |
发明(设计)人: | 陈水庆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水庆 |
主分类号: | A01M1/02 | 分类号: | A01M1/02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刘孟斌 |
地址: | 510515 广东省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蚊子 幼虫 捕灭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蚊子幼虫捕灭器。
背景技术
蚊子叮咬吸血,传染疾病,世界卫生组织已经把蚊子确定为“威胁人类健康的头号公敌”。一只雌蚊一生产卵六至八次,可产卵生成1000-3000只蚊子。蚊子的一生要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时期,生命周期1到2个月,其中卵、幼虫和蛹三个时期的发育,都必须在水中完成,期间要靠在水面呼吸,一有动静就潜落水底,平时在水里游荡。因此,积水是蚊子成虫前成长的温床。在电视、报纸、网络、社区宣传栏上常见到“清积水,灭蚊虫”,视为最有效的措施,捕灭1000多只蚊子幼虫,比追着打死1000多只已经飞在空中的蚊子,要容易有效得多,清除积水灭蚊预防登革热是关键。但是,尽管不断清积水,却很难有好的效果,积水永远清不完,蚊子总能找到积水,因此只有在清积水同时放置蚊子幼虫捕灭器,才能达到灭蚊效果。
人类在与蚊子的长期的斗争中,发明了蚊帐、防蚁纱窗、蚊香、烟雾剂、电蚊拍、捕蚊器、灭蚊灯等各种各样的捕蚊灭蚊产品,但多数只能在较小空间使用,无法在大范围使用,而且,由于产品本身的特性,多数存在污染大、成本高等缺点。
专利号200820026677.2公布了一种简易捕蝇捕蚊器,该实用新型利用锥形原理捕蚊蝇,但需要放置食物或有紫外光才能诱捕,经常放置食物或需要电源,不方便,成本过高,不利于大范围推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捕灭蚊子幼虫的装置,根据蚊子幼虫在水里生长的习性,利用锥形原理,将蚊子捕灭于成虫之前,提前捕灭蚊虫。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通过以下方式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蚊子幼虫捕灭器,是一个可以盛水的中空的收集容器,上方开口,开口包括斗体、连接斗体和收集容器侧壁的密筛网,斗体小口在下,斗体的腔室经斗体下端的小口与收集容器的内腔连通。密筛网网孔的孔径应小于蚊子的体型。
本实用新型可以在以下方面做优化设计:
所述斗体为锥形斗体。
所述密筛网的下方设有窄边,窄边设有供蚊子幼虫进入的开口,窄边与密筛网之间可形成可供蚊子幼虫羽化的空间。
所述密筛网向上拱起,截面为弧形。
收集容器水面和筛网之间可设供蚊子幼虫羽化的阶梯。
所述斗体与收集容器的底部之间加设一个蚊虫隔离装置,所述蚊虫隔离装置设有窗口,所述斗体的腔室经斗体下端的小口与蚊虫隔离装置的腔室连通,所述蚊虫隔离装置的腔室经窗口与收集容器的内腔连通。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能将蚊子幼虫几乎全部羁留于装置内,成虫蚊子无法外出,长期使用,可有效捕灭蚊虫。本实用新型制作简单,操作方便,无需特别诱饵,只需在收集容器里盛上积水即可,无需电源,第一次盛了水以后,若摆放在室内,只需适时加水即可,若摆放在室外,自然有雨水自动补充,就能长久使用和发挥效果,收集容器内积水满了,会自行溢出,无须特别处理,本实用新型可在大范围内使用,无污染,低成本。
本实用新型可以做成花瓶、花盆、花盆托盘、垃圾桶/箱的底座、不同外观工艺品,也可以加在广告箱体,花池和垃圾箱里面。本实用新型使用时种上水生植物或加入诱蚊液则更能招引蚊子产卵,效果更好。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详细描述该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分解结构图。
附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侧视的分解结构图。
附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侧视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参见图1,本实施例1提供一种捕灭蚊子幼虫的装置,装置为一个上方开口的圆柱体收集容器1,开口包括竖向的锥形斗体3、连接斗体3和收集容器1侧壁的密筛网5,斗体3下端设有小口,斗体3经小口与收集容器1的内腔连通。密筛网5的网孔孔径小于蚊子的体型,成虫后的蚊子无法外出。
收集容器1的顶端收窄后设有环形密筛网5,使得开口顶端的口径略小于收集容器1腔室的口径,收窄边后整个收集容器1的开口口径比收集容器1的内腔的口径小了约1/5。
使用时,先往收集容器1的腔室注入水,蚊子往积水产卵。卵孵化成幼虫后,幼虫在水中活动时,经小口进入斗体3与收集容器1的侧壁之间的内腔,由于蚊子幼虫生长发育在水里的习性,不易再走回斗体3内。水面与密筛网5之间的空间可供蚊子幼虫羽化,由于密筛网5的网孔细小,蚊子成虫无法外出,羁留至死,从而达到捕灭蚊子的目的。
实施例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水庆,未经陈水庆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06182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