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自走式秸秆收割捡拾打捆旋耕联合作业机有效
申请号: | 201320062113.5 | 申请日: | 2013-02-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3057870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17 |
发明(设计)人: | 丁馨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丁馨明 |
主分类号: | A01D43/12 | 分类号: | A01D43/12;A01F15/02 |
代理公司: | 泰州地益专利事务所 32108 | 代理人: | 王楚云 |
地址: | 225300 江苏省泰***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秸秆 收割 捡拾 打捆 联合 作业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自走式秸秆收割捡拾打捆旋耕联合作业机,涉及农业机械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在采用收获机械对农作物进行收割作业后通常会将秸秆摊放或撒落在地里,有时为了提高收获作业效率还会留下较高的割茬。现在对秸秆的处理主要采用四种办法:1、依靠人工进行收集作业、费力费时。2、利用打捆机能对秸秆进行捡拾打捆作业,但由于这些机械仅仅只能对秸秆进行捡拾作业,对于收割后留下的较高的割茬还是无法进行收集。3、利用旋耕机械在进行旋耕作业的同时将秸秆翻耕还田作业。这样做虽暂时解决了秸秆的问题,但由于秸秆的数量较大,全部用来还田并不十分有利于下季作物的生长要求,有时甚至是有害的。较为理想是部分还田。4、秸秆焚烧。秸秆焚烧会造成资源浪费和严重的环境污染,现政府已明令禁止。
现有技术中尚未发现能很好地解决上述问题的农业机械。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提供收割、捡拾作物收割后散落在地里的秸秆并压缩打捆,同时对土地进行旋耕作业,以将收割捡拾打捆后遗留田间的部分秸秆和割茬进行埋茬、还田作业的自走式秸秆收割捡拾打捆旋耕联合作业机。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如下:
一种自走式秸秆收割捡拾打捆旋耕联合作业机,包括由割台、输送槽、推进压紧机构、驾驶行走系统、纵向喂入辊、横向喂入厢、横向喂入叉、打结器系统、草捆成型室、动力系统组成的自走式秸秆收割捡拾打捆机,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铰接安装于自走式秸秆收割捡拾打捆机机体后下侧的旋耕机构及旋耕升降机构,所述旋耕机构由动力输入传动轴、离合器、变速齿轮箱、旋耕刀组成,经动力输入传动轴输入的动力经变速齿轮箱变速后驱动旋耕刀转动,所述旋耕升降机构至少包括一只液压缸,该液压缸一端铰接安装于自走式秸秆收割捡拾打捆机机体上,其另一端铰接安装于旋耕机构上。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
所述动力输入传动轴通过传动机构与自走式秸秆收割捡拾打捆机自身的传动轴相联接。
该技术方案使得旋耕机构与自走式秸秆收割捡拾打捆机共用一个动力系统,简化了结构。
又一改进之处在于:
所述旋耕机构后侧铰接有压板,同时,压板与旋耕机构间还安装有一个套装有压簧的压杆。
压板可将旋耕后的土地犁平,套装压簧的压杆则保证了压板下端始终对土地保持一定的压力。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方便地实现收割、捡拾、输送和打捆、旋耕、犁平。通过旋耕机构的作业,对收割捡拾打捆后遗留田间的部分秸秆和割茬进行埋茬和还田作业,方便地实现了发明目的。
附图说明
以下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附图1所示实施例的局部放大图。
图中各序号分别为: 1、割台;2、输送槽;3、推进压紧机构;4、驾驶行走系统;5、纵向喂入辊;6、横向喂入厢;7、横向喂入叉;8、打结器系统;9、草捆成型室;10、动力系统;11、延伸板;12、液压缸;13、变速齿轮箱;14、连接杆;15、连接杆;16、动力输入传动轴;17、旋耕刀;18、压板;19、压杆;20、压簧。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附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示的一种自走式秸秆收割捡拾打捆旋耕联合作业机,包括由割台1、输送槽2、推进压紧机构3、驾驶行走系统4、纵向喂入辊5、横向喂入厢6、横向喂入叉7、打结器系统8、草捆成型室9、动力系统10组成的自走式秸秆收割捡拾打捆机,它还包括铰接安装于自走式秸秆收割捡拾打捆机机体后下侧的旋耕机构及旋耕升降机构,所述旋耕机构由动力输入传动轴16、离合器(图中未绘制)、变速齿轮箱13、旋耕刀17组成,所述动力输入传动轴16通过联轴器(图中未绘制)与自走式秸秆收割捡拾打捆机自身的传动轴相联接,经动力输入传动轴输入的动力经离合器、变速齿轮箱13变速后驱动旋耕刀17转动,上述旋耕机构通过连接杆14、连接杆15铰接安装于自走式秸秆收割捡拾打捆机机体后下侧,它还包括一只液压缸12,该液压缸一端铰接安装于自走式秸秆收割捡拾打捆机机体上,其活塞杆顶端铰接安装于旋耕机构上。旋耕机构后侧铰接有压板18,同时,压板与旋耕机构间还安装有一个套装有压簧20的压杆19,以保证了压板下端始终对土地保持一定的压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丁馨明,未经丁馨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06211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