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车载冷热杯有效
申请号: | 201320063021.9 | 申请日: | 2013-02-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46360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23 |
发明(设计)人: | 文国清 | 申请(专利权)人: | 文国清 |
主分类号: | B60N3/18 | 分类号: | B60N3/1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23000 广东省东莞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载 冷热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日常生活用品,尤其涉及一种可放置汽车上进行加热或制冷的车载冷热杯。
【背景技术】
水杯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用以盛水的容器,随着汽车的发展与普及,越来越多的人拥有自己的爱车,汽车除了作为人们的一种代步工具外,还作为人们生活和工作中的重要的一部分,尤其是商务人士,每天在汽车中度过的时间超过数小时,而由于车内很难设置加热或制冷设备,因此,在冬天驾车时能否喝上一杯热开水或在夏天能否得到一杯冷开水成为当前有待解决的一个问题,现有技术中普通水杯只能盛装热水或冷水,热水只能靠自然冷却,冷却速度慢,也打不到冰凉的效果,而现有的电热杯则也只能通过插电加热或制冷,不便于在车内使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有效克服上述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可利用车载空调的能量加热或制冷和直接利用汽车点烟器电源进行电加热或制冷的车载冷热杯。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车载冷热杯,它包括
一壳体,该壳体上设有用以外部冷风或热风的送风口;
一可盛装液体的内胆,其材质为导热材质,该内胆设置于所述壳体内;
一热传导组件,所述热传导组件包括至少一组散热鳍片、至少一导热铝板及至少一导热管,所述导热管的一端与所述散热鳍片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导热铝板连接,所述散热鳍片位于所述送风口位置,用以与外部进行热交换,所述导热铝板位于内胆的底部,用以与内胆进行热交换。
下面对上述技术方案进一步阐述:
进一步的,所述壳体内设置一用以与所述内胆底部相接触的匹配部,所述匹配部的上表面为向上凸起的圆弧面A,所述内胆底部为向上凹陷的圆弧面B,该匹配部的圆弧面A与所述内胆的圆弧面B紧密接触。
进一步的,所述导热铝板上表面与所述匹配部的下表面相抵。
进一步的,还包括一制冷片,所述制冷片位于所述匹配部和导热铝板之间,其上表面与所述匹配部相抵,下表面与所述导热铝板相抵。
进一步的,所述壳体上设置用以将该车载冷热杯固定于车载空调出风口位置的固定件,以使所述送风口位置的散热鳍片可与车载空调出风口的冷风或热风进行热交换。
进一步的,所述壳体包括主壳及连接于主壳底部的底壳,所述主壳由可容纳所述内胆的圆柱壳及设置圆柱壳圆周侧面上,可容纳所述散热鳍片的侧壳,所述送风口设置于所述侧壳上。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件由第一弹性臂及第二弹性臂组成,两弹性臂均具有一固定端及一自由端,所述第一弹性臂的固定端与第二弹性臂的固定端固定连接,第一弹性臂自由端另一端与第二弹性臂的自由端形成U型敞口,且第一弹性臂的自由端向U型敞口的外侧延伸形成扩张部,第二弹性臂的自由端向U型敞口的内侧延伸形成倒勾部;
在第一弹性臂及第二弹性臂处于自然状态下,所述倒勾部与所述第一弹性臂自由端靠近,以使所述U型敞口关闭;在外力作用下,使第一弹性臂及第二弹性臂处于向两侧扩张状态下,所述倒勾部与所述第一弹性臂自由端远离,以使所述U型敞口打开。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件连接于所述侧壳上。
进一步的,所述底壳上设置推拉板,所述推拉板与所述底壳滑动连接,以使所述推拉板可推入或拉出。
进一步的,所述内胆上设有一便于握持的杯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的车载冷热杯,安装于车载空调的出风口,在夏季时,空调吹出的冷风经过热传导组件与内胆中的水进行热交换,将冷风的冷量通过热传导组件传至内胆中的水,使其温度下降,或进一步通过制冷片制冷,使得内胆中的水温下降,15分钟左右内胆中的水可以下降到5度左右,这样,夏天驾车时,只要开启空调或进一步插上电源,就可以得到冰凉的冰水;而在冬季时,空调吹出的热风经过热传导组件传至内胆中的水,使其温度上升,或进一步通过制冷片加热,使得内胆中的水温上升,15分钟左右就可以将内胆中的水上升到75度左右,这样,冬天驾车时,只要开启空调或进一步接入电源,就可以得到适度温度的热水,如此,可满足人们驾车时人性化的要求,同时节约能源,使用简单。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爆炸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立体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爆炸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剖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文国清,未经文国清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06302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