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舌背弹性牵引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063137.2 | 申请日: | 2013-02-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3370010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01 |
发明(设计)人: | 张湘民;周星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湘民;周星 |
主分类号: | A61F5/56 | 分类号: | A61F5/5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0663 广东省广州市经济技***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弹性 牵引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舌背弹性牵引装置,特别是用于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症(Obstructive Sleep Apnea/Hypopnea Syndrome,以下简称:OSAHS)的舌背弹性牵引装置。
背景技术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症(OSAHS)是由于睡眠时上气道的软组织出现塌陷、堵塞而引起的一种以打鼾、呼吸暂停和低通气为临床特征的睡眠呼吸障碍性疾病。
对于OSAHS的发病机理,一般认为有多因素共同作用。除了上气道解剖结构狭窄外,主要原因是由于睡眠时维持上气道开放的扩咽肌松弛出现软组织塌陷,而导致的阻塞。阻塞部位多位于腭咽和舌咽平面。
研究表明:20%-25%的OSAHS患者是由于单纯的腭咽平面塌陷导致,15%-20%的OSAHS患者是单纯的舌咽平面塌陷导致,50%-70%的OSAHS患者同时有腭咽和舌咽平面塌陷,即混合型OSAHS患者。
为了治疗舌后坠塌陷导致的OSAHS,本实用新型人在中国专利申请CN102198010A中公开了一种植入式的舌根牵引装置,该发明在临床上获得了较好的疗效,特别适合于因舌根塌陷而导致的中度或重度OSAHS患者的手术治疗。
此外,现有技术中还有各种口腔矫治器,用于治疗鼾症和OSAHS。现有技术的口腔矫治器,主要通过在口腔内安放一种装置,使下颌前移或者舌体前拉,扩大咽腔,解除睡眠时气道阻塞。该方法有多种类型,有一定的效果,但多数患者难以适应。口腔矫治器有一定的刺激性和异物感,令人无法入眠,长期使用还可引起颞颌关节损伤。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口腔矫治器存在的各种缺陷,开发一种治疗因舌后坠塌陷而导致的轻度或中度OSAHS患者的舌背牵引装置,具有创伤更小、更舒适、使用更方便的优点。
发明内容
舌背弹性牵引装置,所述舌背弹性牵引装置含舌背连接机构1、弹性牵引体2及牙侧固定器3,其中:
所述舌背连接机构1是能防止舌后坠的舌粘膜下隧道式牵引连接机构100或固定于舌上的连接体101;
所述弹性牵引体2采用医用弹性材料制造,所述弹性牵引体2是在外力作用下能伸长,并产生恢复力,当外力卸除后,又能恢复到原始形状的弹性带状物体,或者弹性丝状物体,或者弹簧状物体,或者含弹性带状物体的弹性机构,或者含弹性丝状物体的弹性机构,或者含弹簧状物体的弹性机构;
所述牙侧固定器3含能支撑牙侧固定器3的支撑架31、能连接弹性牵引体2的弹性牵引体牙侧连接机构32及能将牙侧固定器3固定在牙上,或牙槽骨上,或上颌上,或下颌上,或上下颌上的牙侧固定机构33;所述弹性牵引体牙侧连接机构32和牙侧固定机构33设置在所述支撑架31上;
作为承力支点的所述牙侧固定器3通过牙侧固定机构33固定在牙上,或者牙槽骨上,或者所述牙侧固定器3通过牙侧固定机构33可拆卸地固定在上颌唇外,或下颌唇外,或上下颌唇外;所述弹性牵引体2的一端连接在所述牙侧固定器3的弹性牵引体牙侧连接机构32上,另一端可拆卸地连接在所述舌背连接机构1上。
进一步,所述舌背连接机构1设在舌的轮廓乳头前方,沿口腔的纵向长度L在0cm~5cm,横向宽度W在0.2cm~6cm,深度H在0cm~1.0cm的舌背区域。在所述舌背区域内设立、固定舌背连接机构1,当用弹性牵引体2对设立在该舌背区域的舌背连接机构1进行弹性牵引时,能用较小的牵引力,有效地改善舌后坠塌陷引起的舌咽部气道阻塞,获得较佳的舌前拉效果。在舌获得有效前拉,舌咽部的气道得到有效扩大时,使用的牵引力越小,则对舌的运动干扰越小,舌被牵引后的舒适性越佳。如果超越所述舌背牵引区域,向舌根部靠近,则异物感强,不适感剧增,患者难易适应、承受。如果向舌尖部靠近,不仅牵引时,不仅需要的牵引力大,而且舌根部的舌咽部的气道难以扩大,难以改善舌后坠塌陷导致的舌咽部气道阻塞,同时,舌尖部的运动受阻,影响发音和吞咽。因而,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舌背区域是植入舌背连接机构1的最佳区域,可以获得最好的舌咽部气道扩大效果,而且不会过度影响舌的运动,保持良好的发音和吞咽功能,参考图26。
所述舌背连接机构1的舌粘膜下隧道式牵引连接机构100是取出后能形成舌粘膜下隧道的植入体100-2在拆除后留下的舌粘膜下上皮化隧道100-1,或者是植入薄壁 管状植入物100-4后在舌粘膜下形成的含薄壁管状植入物的舌粘膜下隧道100-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湘民;周星,未经张湘民;周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06313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