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油雾净化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063576.3 | 申请日: | 2013-02-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3061016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17 |
发明(设计)人: | 胡伟健;刘治国;徐延安 | 申请(专利权)人: | 凯天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0/00 | 分类号: | B01D50/00 |
代理公司: | 长沙市融智专利事务所 43114 | 代理人: | 颜勇 |
地址: | 410100 湖南***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净化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环境保护的内环境治理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油雾净化装置。
背景技术
在金属加工领域(加工机床,成型和冲压、焊接含油工件等等),经常会产生微细(其大小在1~10μm)烟雾状粉尘。它的存在不仅污染了工作及周边环境,一但被人体吸入还会引起患各种职业病。同时可减少机床的使用寿命及会降低生产效率。清洁的工作环境在许多国家已用法律强制执行,以保护作业人员的健康和安全,其中也涉及到油雾危害。
现有的比较常用的几种油雾净化装置如下:
1、介质过滤器,通常使用抽气方式使污染空气通过不同效用的过滤介质,优点是过滤效率较高,缺点是经常出现污物堵塞需更换过滤层,过滤效果会随使用时间延长而迅速降低。
2、静电除尘器,以高压静电场吸附微尘,但目前已公认对油雾处理效率低,而且难以消除烟气和有害气体,维护费用高。
3、离心冲击系统,依靠离心冲击的机械原理收集油雾颗粒,缺点是处理风量受限制,且处理粉尘量大且黏性较重时处理效率很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过滤效果高效持久、安全性高、维护费用低的油雾净化装置。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上述目的:
一种油雾净化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设有进气通道、抽气通道和回收室,所述进气通道的上端设有进风口,所述抽气通道的上端设有出风口,所述进气通道和抽气通道的下端通过回收室连通,所述进气通道、回收室和抽气通道依次连接形成净化通道,所述进气通道内从上至下依次设有导流板、铝丝网过滤器和Ⅰ级初效过滤棉层,所述抽气通道从下至上依次设有Ⅱ级初效过滤棉层、油雾过滤棉层、高效过滤器和离心风机。
所述进气通道内安装有至少两层铝丝网过滤器和至少两层Ⅰ级初效过滤棉层,所述铝丝网过滤器和Ⅰ级初效过滤棉层采用折流式结构排布。
所述油雾过滤棉层呈M型排列,在设备外型尺寸一定的情况下可增大过滤面积。
所述回收室底部安装有接油斗,所述接油斗为漏斗形并且所述接油斗的底部安装有与外界连通的回油管。
由于采用上述结构,在风机负压的吸力作用下,含油粉尘或含油气体从进风口进入,在惯性的作用下,颗粒大的含油粉尘经过导流板的撞击,黏附在铝丝网过滤器上,经铝丝网过滤器的折流后,再次经过第Ⅰ级初效过滤棉层二次折流,部分油雾粉尘黏附在初效过滤棉上。油雾经过Ⅱ级初效过滤棉层及油雾过滤棉层进一步被过滤,最后经高效过滤器过滤后排出。被吸附的油雾在重力作用下流入到接油斗经管道排回油箱再利用。
所述铝丝网过滤器和Ⅰ级初效过滤棉层采用折流式结构排布,使得油雾在惯性作用下大部分黏附在铝丝网过滤器和Ⅰ级初效过滤棉层上,无需担心堵塞。
油雾过滤棉层呈M型排列,在设备外型尺寸一定的情况下可增大过滤面积。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过滤效果高效持久,适用范围广泛,安全,低维护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空气净化流程图。
附图1、2中,1—进风口、2—导流板、3—铝丝网过滤器、4—Ⅰ级初效过滤棉层、5—接油斗、6—回油管、7—Ⅱ级初效过滤棉层、8—油雾过滤棉层、9—高效过滤器、10—离心风机、11—电机、12—出风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详细说明本专利的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2所示,一种油雾净化装置,包括壳体、导流板2、铝丝网过滤器3、Ⅰ级初效过滤棉层4、Ⅱ级初效过滤棉层7、油雾过滤棉层8、高效过滤器9、离心风机10。所述壳体内设有进气通道、抽气通道和回收室,所述进气通道的上端设有进风口1,所述抽气通道的上端设有出风口12,所述进气通道和抽气通道的下端通过回收室连通,所述进气通道、回收室和抽气通道依次连接形成净化通道,所述进气通道内从上至下依次设有导流板2、铝丝网过滤器3和Ⅰ级初效过滤棉层4,所述抽气通道从下至上依次设有Ⅱ级初效过滤棉层7、油雾过滤棉层8、高效过滤器9和离心风机10,离心风机10通过电机11带动,离心风机10和电机11可与净化装置做成一体式,也可另外放置在壳体的隔音室内通过管道与净化装置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凯天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凯天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06357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废气处理装置
- 下一篇:磷酸一铵尾气处理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