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单柱式隔离开关有效
申请号: | 201320064376.X | 申请日: | 2013-02-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3070993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17 |
发明(设计)人: | 吴承德;许春柱;傅华英 | 申请(专利权)人: | 帝凯(厦门)电气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H21/14 | 分类号: | H01H21/14;H01H21/18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诚得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09 | 代理人: | 赖开慧 |
地址: | 361000 福建省厦门市火炬高***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单柱式 隔离 开关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高压隔离开关,尤其是一种单柱式隔离开关。
背景技术
高压隔离开关主要用于户外交流10-40.5kv,50Hz电力系统中,进行负载带电高压线路的换接及隔离带电高压线路与被检修的高压母线或断路器等电器设备的电器隔离产品广泛用电力、铁路矿山、油田等领域。而按照隔离开关瓷柱数量分包括单瓷柱式隔离开关(简称:单柱式隔离开关)、双瓷柱式隔离开关等。
目前,现有的单柱式隔离开关的动触头通过一螺杆与绝缘支柱连接,且在触头与绝缘支柱之间加装一托板用以包覆触头左右侧实现固定,而该触头一侧专门暗转导线架;静触头部分是通过刀闸、导电板、接线端子实现电联接,导致导电性能、安全性和可靠性不是很理想,且单柱式的隔离开关的瓷柱上设置有环抱式嵌件进行对单柱式隔离开关的安装及固定,该嵌件结构复杂,且安装步骤繁琐等不足。
[0004] 由此,本发明人考虑对单柱式隔离开关结构进行改进,本案由此产生。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结构合理、安装及使用方便快捷、导电性能、安全性能及可靠性理想的单柱式隔离开关。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单柱式隔离开关,该隔离开关包括一瓷柱、瓷柱两端的动、静触头及刀闸,所述瓷柱两端分别通过连接件与动、静触头相连接,所述刀闸一端铰接于静触头上实现分闸及合闸;所述动、静触头分别向外延伸形成接线端子,两个接线端子与动、静触头均为一体式成型,所述瓷柱中部嵌有安装板,该安装板插入瓷柱内并浇注的密封绝缘层实现密封绝缘,该安装板插入瓷柱一端呈塔状。
进一步,所述动触头向上延伸形成凸起板状结构其两侧与刀闸配合实现电联接。
进一步,所述安装板上设置有安装孔。
进一步,所述刀闸上固定有拉环。
本实用新型功效在于:动、静触头机构上的动、静触头分别与接线端子为一体式设计,大大降低了整个回路的电阻,进而电路安全可靠;另外单柱式隔离开关的瓷柱上嵌入嵌件,该嵌件呈塔状一端插入瓷柱内并通过浇注形成的密封层实现密封,安装板上的安装孔配合固定安装,安装板呈塔状结构一端有效的增大浇注体积,增强连接固定的强度,结构合理简单,使得安装及操作便捷,极大的增加了对单柱式隔离开关的维护及维修。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结构(隐藏刀闸一部分)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分解图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请参阅图1至图3所示,一种单柱式隔离开关,该隔离开关包括一瓷柱1、瓷柱1两端的动、静触头21、22及刀闸3,所述瓷柱1两端分别通过连接件4与动、静触头21、22相连接,所述刀闸3一端铰接于静触头22上实现分闸及合闸;所述动、静触头21、22分别向外延伸形成接线端子211、221,两个接线端子211、221与动、静触头21、22均为一体式成型,所述瓷柱1中部嵌有安装板4,该安装板4插入瓷柱内并浇注的密封绝缘层实现密封绝缘,该安装板4插入瓷柱一端41呈塔状,且该安装板一端具有两条周向槽7。 所述动触头21向上延伸形成凸起板状结构213其两侧与刀闸3配合实现电联接。所述安装板5上设置有安装孔51。所述刀3闸上固定有拉环6。
以上所记载,仅为利用本创作技术内容的实施例,任何熟悉本项技艺者运用本创作所做的修饰、变化,皆属本创作主张的专利范围,而不限于实施例所揭示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帝凯(厦门)电气有限公司,未经帝凯(厦门)电气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06437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三工位隔离开关
- 下一篇:干式变压器线圈绕线模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