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防腐蚀性注塑模具有效
申请号: | 201320064745.5 | 申请日: | 2013-02-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3046150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10 |
发明(设计)人: | 励娟青 | 申请(专利权)人: | 励娟青 |
主分类号: | B29C45/26 | 分类号: | B29C45/26;B29C45/4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5700***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腐蚀性 注塑 模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注塑模具,尤其涉及一种防腐蚀性注塑模具,属于加工设计制造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工业技术的发展,高端工业生产逐渐走进人们的生活,各种设计的产品的生产和设计都需要经过图纸设计、模具定型和生产制造几个步骤。注塑模具是当前工业生产中应用最广泛的模具之一,是批量生产某些形状复杂部件时用到的一种加工方法。具体指将受热融化的材料由高压射入模腔,经冷却固化后,得到成形品。注塑模具由动模和定模两部分组成,动模安装在注射成型机的移动模板上,定模安装在注射成型机的固定模板上。在注射成型时动模与定模闭合构成浇注系统和型腔,开模时动模和定模分离以便取出塑料制品。
注塑模具的结构虽然由于塑料品种和性能、塑料制品的形状和结构以及注射机的类型等不同而可能千变万化,但是基本结构是一致的。模具主要由浇注系统、调温系统、成型零件和结构零件组成。其中浇注系统和成型零件是与塑料直接接触部分,并随塑料和制品而变化,是塑模中最复杂,变化最大,要求加工光洁度和精度最高的部分。浇注系统是指塑料从射嘴进入型腔前的流道部分,包括主流道、冷料穴、分流道和浇口等。成型零件是指构成制品形状的各种零件,包括动模、定模和型腔、型芯、成型杆以及排气口等。
注塑模具依成型特性区分为热固性塑胶模具、热塑性塑胶模具两种;依成型工艺区分为传塑模、吹塑模、铸塑模、热成型模、热压模(压塑模)、注射模等,其中热压模以溢料方式又可分为溢式、半溢式、不溢式三种,注射模以浇注系统又可分为冷流道模、热流道模两种;以按装卸方式可分为移动式、固定式两种。但是现有技术中的注塑模具都存在一些问题和局限,比如产品在进行生产时由于顶针分布不均匀,受力不平衡,使得注塑失败;脱模较为困难;整体开模和取模时费时费力,无法满足大批量生产要求;安全性不高等等。
随着技术的发展进步,最新的科技成果有3D打印机技术,属于快速成形技术的一种,它是运用粉末状金属或塑料等可粘合材料,通过一层又一层的多层打印方式,构造零对象。模具制造、工业设计用于建造模型,现正发展成产品制造,形成“直接数字化制造”。通过打印一层层的粘合材料来制造三维的物体。现阶段三维打印机被用来制造样品,该技术可用于珠宝,鞋类,工业设计,建筑,工程和施工(AEC),汽车,航空航天,牙科和医疗产业,教育,地理信息系统,土木工程,和许多其他领域。但是该技术目前存在较为明显的缺陷,比如价格极其昂贵且所能打印的产品数量也少得可怜。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解决好现有技术的问题,弥补现有目前市场上现有产品的不足。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防腐蚀性注塑模具,上端的顶盖、顶盖下端的定模、动模和底部的底座结构构成,其中,定模与动模上下对应设置,定模的下端内部设置有一凹槽,凹槽内设置有模压槽,动模的上端内部设置有模压板,模压槽与模压板相对而设,模压板下端连接有多个斜顶针,斜顶针通过滑动轮连接在面针板上,在模压槽的外表面设置有防腐蚀层。
优选的,上述动模与底座结构之间设置有多个模柱。
优选的,上述底座结构包括内底座和外底座。
优选的,上述面针板通过多个底针杆固定在内底座上。
优选的,上述面针板的两端设置有限定滑动轮运动极限位置的定位块。
优选的,上述动模与斜顶针之间具有相对运动的空间。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防腐蚀性注塑模具与传统的注塑模具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防腐蚀性注塑模具通过设置防腐蚀层,有效降低了模压槽的腐蚀速度,延长了整体设备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使用示意图。
图中标记:1-顶盖;2-定模;3-动模;4-模柱;5-内底座;6-外底座;7-模压槽;8-模压板;9-斜顶针;10-面针板;11-底针杆;12-滑动轮;13-防腐蚀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理解和实施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励娟青,未经励娟青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06474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