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临崖隧道施工辅助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065896.2 | 申请日: | 2013-02-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3161242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28 |
发明(设计)人: | 李翔;温福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十七局集团第六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D9/12 | 分类号: | E21D9/12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新华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5203 | 代理人: | 朱凌 |
地址: | 361000***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隧道 施工 辅助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隧道施工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涉及一种临崖隧道施工辅助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21世纪经济的全面发展,铁路交通的负载量日益增多,华中与华南地区的客运通道压力大大增加,由于客专的高标准以及“桥隧代路”的设计理念,使得在南平境内隧道的占有例大幅提升。
隧道在施工过程中,由于要安放大管棚施工机械,如此在隧道开口处需修建设备安放平台,另外为了使施工机械可以被输送至设备安放平台,还需修建便道,该便道的最大坡度要求为10%。
但是,对于临崖隧道的施工,由于隧道开口在山崖处,如此使得该设备安放平台较小,另外由于山崖陡峭,该便道坡度可达29%,其不仅因为安放平台面积较小而严重影响了施工进度的进行,同时还具有较大安全隐患的缺陷。
有鉴于此,本发明人针对现有临崖隧道施工的上述缺陷深入研究,遂有本案产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临崖隧道施工辅助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施工进度慢以及存在较大安全隐患的问题。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是:
一种临崖隧道施工辅助装置,其中,包括位于隧道口处的第一施工平台、与第一施工平台相连通的第一便道、位于靠近隧道口一侧的隧道中间部位处且地势较隧道口处平缓的第二施工平台以及与第二施工平台相连通的第二便道,该第二施工平台的面积大于第一施工平台的面积,该第二便道的坡度小于第一便道的坡度。
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实用新型涉及的一种临崖隧道施工辅助装置,其与现有技术一样在隧道口处设置有第一施工平台和与第一施工平台相连通的第一便道,这样一些较小型的设备可以通过第一便道而运输至第一施工平台上,以进行隧道口处的施工;另外,在隧道中间部位靠近隧道口一侧处挑选出一地势较平缓的位置,并在该位置处施工出第二施工平台以及与第二施工平台相连通的第二便道,由于第二施工平台较第一施工平台大,第二便道较第一便道坡度小,如此大型设备均可以通过第二便道而运输至第二施工平台中,而对隧道进行反向施工,以达到从两侧打通隧道口的功效;然后在以隧道内部空间而继续进行后续的隧道施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通过挑选地势平缓处施工出第二施工平台以及第二便道,如此使得大型施工设备均可以通过第二便道而运输至第二施工平台进行施工,本实用新型大大加快了施工进度,并降低了施工的安全隐患。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临崖隧道施工辅助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第一施工平台 1 第一便道 11
第二施工平台 2 第二便道 21
隧道 3 隧道口 31。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进一步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阐述。
如图1所示,其为本实用新型涉及临崖隧道施工辅助装置在隧道施工过程的示意图。该临崖隧道施工辅助装置包括第一施工平台1、第二施工平台2、第一便道11和第二便道21。
该第一施工平台1位于隧道口31处,该第一便道11与第一施工平台1相连通,从而可以供较小型设备运输至第一施工平台1处;该第二施工平台2位于靠近隧道口31一侧的隧道3中间部位处,且挑选地势较隧道口31处平缓的位置设置,该第二便道21与第二施工平台2相连通,该第二施工平台2的面积大于第一施工平台1的面积,该第二便道21的坡度小于第一便道11的坡度。这样,与现有技术一样在隧道口31处设置有第一施工平台1和与第一施工平台1相连通的第一便道11,这样一些较小型的设备可以通过第一便道11而运输至第一施工平台1上,以进行隧道口31处的施工,即朝图中X方向施工。
本实用新型的核心在于:在隧道3中间部位靠近隧道口31一侧处挑选出一地势较平缓的位置,并在该位置处施工出第二施工平台2以及与第二施工平台2相连通的第二便道21,由于第二施工平台2较第一施工平台1大,第二便道21较第一便道11坡度小,如此大型设备均可以通过第二便道21而运输至第二施工平台2中,而对隧道3进行反向施工,即图中Y方向,以实现从两侧分别施工而打通隧道口31;当打通完隧道口31之后,在隧道3内将形成有足够大的空间,如此将施工设备放置在隧道3内部空间中,并进行后续的隧道3施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十七局集团第六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中铁十七局集团第六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06589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智能电控排气管
- 下一篇:一种带圆弧开启把手的窗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