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压缩机的消音器及具有其的压缩机有效
申请号: | 201320066949.2 | 申请日: | 2013-02-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3130520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14 |
发明(设计)人: | 蒋君之;廖成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美芝精密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4C29/06 | 分类号: | F04C29/06 |
代理公司: | 北京清亦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01 | 代理人: | 贾玉姣;宋合成 |
地址: | 241000 安徽省芜***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压缩机 消音器 具有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压缩机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压缩机的消音器及具有其的压缩机。
背景技术
压缩机主要包括压缩机构、电机、壳体和储液器四部分,其中,压缩机构主要包括气缸、副轴承、主轴承、活塞、曲轴及滑片,为了降低噪音,通常在主轴承和副轴承上分别设置有主轴承消音器和副轴承消音器。电机包括转子和定子,曲轴与转子连在一起,转子带动曲轴转动,曲轴带动气缸内的活塞转动以压缩气缸内的冷媒,滑片将气缸内部空间分成高压腔和低压腔,活塞转动过程中压缩冷媒,使高压腔内的压力升高,当压力升高至略大于压缩机构的外压力时,高压气体冷媒即可通过主轴承上的排气孔和副轴承上的排气孔排出。
对于副轴承上设置有排气孔的压缩机,高压气体冷媒从副轴承上的排气孔排出后,强烈的压力脉动及气流对排气阀片和副轴承消音器的冲击产生噪声。高压气体冷媒经贯穿副轴承、气缸和主轴承的通气孔排到主轴承上的主轴承消音器中,再从主轴承消音器上的排气孔排出。副轴承排气产生的噪声一部分经副轴承消音器向外辐射,副轴承消音器上无排气孔,起到隔声的作用。
现有的副轴承消音器一般采用单层结构,隔声效果随消音器厚度增加而提高,但受限于制作成本、装配难度、压缩机内部空间等,单纯依靠增加消声器厚度来增强隔声效果难以取得理想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隔音效果好的压缩机的消音器。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具有上述消音器的压缩机。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压缩机的消音器,包括:外壳体,所述外壳体内具有空腔,且所述空腔的顶部敞开;内壳体,所述内壳体设在所述空腔内,且所述内壳体与所述外壳体之间限定出隔音腔。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压缩机的消音器,通过在外壳体的空腔内设有内壳体,且内壳体与外壳体之间限定出隔音腔,从而隔音腔内的气体层可增加声波在传播过程中的反射次数,同时隔音腔内的气体层可对声波产生附加吸收作用,使得该消音器的隔音效果好,增强了消音器的隔音效果。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压缩机的消音器还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具体地,所述外壳体包括:中空的本体,所述本体的顶部敞开以限定出所述空腔;凸缘,所述凸缘从所述本体的顶部的外周缘向外延伸。从而使得外壳体结构简单,且便于外壳体的装配。
进一步地,所述外壳体还包括翻边,所述翻边从所述凸缘的自由端向上延伸。从而进一步保证消音器与副轴承之间的密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内壳体的底壁形成有通孔以适于套设在所述压缩机的副轴承上,所述内壳体的外沿与所述外壳体相连。从而使得消音器的结构简单。
优选地,所述内壳体为中空的回转体。从而便于内壳体的加工成型。
进一步地,所述通孔为中央通孔,所述内壳体的外沿与所述凸缘相连。从而不仅便于内壳体的加工成型,且便于消音器的装配。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内壳体为多个,所述多个内壳体分别适于套设在所述压缩机的副轴承上,且所述多个内壳体沿从上到下的方向依次间隔开设置,所述多个内壳体中位于最底层的内壳体与所述外壳体之间限定出所述隔音腔,每相邻的两个所述内壳体之间限定出隔音空间。从而可进一步增强消音器的隔音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内壳体为多个,每个所述内壳体形成为向上弯曲的弧形状以与所述外壳体之间限定出所述隔音腔。从而可进一步增加消音器的隔音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实施例,所述消音器还包括吸声材料,所述吸声材料填充在所述隔音腔内。从而可进一步增加消音器的隔音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压缩机,包括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压缩机的消音器。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消音器与副轴承配合时的示意图;
图2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的消音器与副轴承配合时的示意图;
图3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又一个实施例的消音器与副轴承配合时的示意图。
附图说明:
消音器100、外壳体1、本体10、凸缘11、翻边12、空腔13、
内壳体2、隔音腔3、吸声材料4、压缩机200、副轴承5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美芝精密制造有限公司,未经安徽美芝精密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06694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