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浸泡消毒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067080.3 | 申请日: | 2013-02-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3043040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10 |
发明(设计)人: | 朱远见;孙敏;孙艳;苏进秀;陈婕;诸葛洪祥;黄继磊;王素蓉;仰梦佳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L2/18 | 分类号: | A61L2/18 |
代理公司: | 苏州创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2103 | 代理人: | 孙仿卫;赵艳 |
地址: | 215123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浸泡 消毒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浸泡消毒装置。
背景技术
一些器械,如实验动物器械,其使用频率高、用量大,在操作过程中直接与实验人员接触。为保证实验人员的安全,防止使用人员因器械上的病毒和细菌造成感染,需要经常对其进行浸泡消毒处理。然而,器械的种类繁多,其制成的材料也各不相同,有些器械的比重较小,在浸泡消毒时浮在消毒液的液面上,因而不能够进行有效彻底的消毒,严重地影响着其消毒效果。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对不同比重的器械进行有效彻底消毒的浸泡消毒装置。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浸泡消毒装置,所述消毒装置包括消毒箱,所述消毒箱包括具有内腔的箱体、可转动地打开或闭合地设置在所述箱体上的箱盖,所述箱盖上悬挂有能够收容在所述箱体的内腔中的第一消毒盒,所述第一消毒盒的底部开设有多个第一液流通孔。
优选地,所述消毒装置还包括能够置于所述箱体的内腔中的第二消毒盒,所述第二消毒盒具有能够收容所述第一消毒盒的内腔,所述第二消毒盒的底部开设有多个第二液流通孔。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第二消毒盒的周向侧边部上至少有一侧设有开口向下的钩状部,所述钩状部能够配合地钩挂在所述箱体周向侧壁的顶部上。
更进一步优选地,所述钩状部设置有两个,所述两个钩状部分别位于所述第二消毒盒的两侧。
作为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所述钩状部上还设有供使用者将所述第二消毒盒提起的提手。
优选地,所述第一消毒盒通过链条悬挂在所述箱盖上。
优选地,所述箱盖内侧具有能够将所述第一消毒盒扣合在所述箱盖上的扣合件。
优选地,所述箱体的外侧部上固定地设置有一透明状的液位槽,所述箱体的周向侧壁上开设有与所述液位槽的内腔相连通的通孔,所述液位槽的外侧设有刻度印记。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浸泡消毒装置,该消毒装置包括消毒箱,通过在消毒箱的箱盖上悬挂设置第一消毒盒,对器械进行消毒时,首先根据待消毒的器械的比重对其进行分类,将比重大于消毒液比重的器械置于第一消毒盒中,并将比重较消毒液小的器械置于箱体中,盖合箱盖时第一消毒盒便收容在箱体内腔中并将箱体内腔中比重较小的器械压入消毒液中,使得比重较小的器械完全地浸泡在消毒液中实现完全有效的消毒。该消毒装置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生产成本低,消毒效果好,具有良好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1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2中第二消毒盒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2的使用状态示意图一;
附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2的使用状态示意图二。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的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阐述。
具体实施例1:
参见图1所示的一种浸泡消毒装置,该消毒装置包括消毒箱1,该消毒箱1包括具有内腔的箱体12、通过转轴与箱体12连接的箱盖11,箱盖11相对箱体12可转动地打开或闭合。箱盖11上通过链条4悬挂有第一消毒盒2,第一消毒盒2能够收容在箱体12的内腔中,第一消毒盒2的底部开设有多个第一液流通孔21,将第一消毒盒2置于箱体12内腔中时,箱体12中的消毒液能够从第一液流通孔21中进入第一消毒盒2的内腔中。箱盖11的内侧设置有能够将第一消毒盒2扣合在箱盖11上的扣合件13,在这里,扣合件13采用弹性卡扣,该弹性卡扣能够将第一消毒盒2的部分侧壁卡设其中。链条4也可换成其他柔性部件或可伸缩的部件,从而便于在需要使用第一消毒盒2时将其释放下用于器械的浸泡消毒,且在不需使用时便于将第一消毒盒2扣合在箱盖11上而便于在箱体12中取放物品。箱体12的外侧部上还固定地设有一液位槽14,箱体12的周向侧壁上开设有通孔15,箱体12的内腔与液位槽14的内腔通过通孔15相连通,液位槽14设置为透明状,液位槽14的外侧设有刻度印记16,使用者可通过液位槽14即时的观察箱体12中消毒液的液位,同时还可测定、计算消毒液的浓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大学,未经苏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06708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多功能氨法脱硫亚盐氧化塔
- 下一篇:一种实现个性化打印的喷墨陶瓷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