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建筑人工挖孔灌注桩夹砂层定位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067357.2 | 申请日: | 2013-01-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3174596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04 |
发明(设计)人: | 陈开泰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开泰 |
主分类号: | E02D5/68 | 分类号: | E02D5/6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22304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建筑 人工 灌注 砂层 定位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建筑灌注桩施工定位装置,是一种建筑人工挖孔灌注桩夹砂层定位装置。
背景技术
在失陷性黄土地区建造的框架结构的高层或多层住宅楼、办公楼等,基础多设计为人工挖孔灌注桩,在人工挖孔时,时常会遇到夹砂层,由于沙子流动的特性,造成开挖困难、费时费工,从而给继续往下挖孔带来很多的困难。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建筑人工挖孔灌注桩夹砂层定位装置,克服了上述现有技术之不足,其能解决人工挖孔灌注桩在遇到夹砂层时开挖困难、费时费力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来实现的:一种建筑人工挖孔灌注桩夹砂层定位装置,包括圆柱形筒体、连接体、连杆和定位头,在圆柱形筒体上有开口,在圆柱形筒体的顶部沿圆周固定分布有挂环,在连接体的两端分别有螺纹孔,两个连杆的内端分别固定安装在螺纹孔内,在两个连杆的外端分别固定有定位头,定位头的外端顶在圆柱形筒体上。
以上定位头的外端呈圆弧状。
以上连杆的中部固定有四方体。
以上圆柱形筒体的底部沿圆周固定分布有挂环。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通过圆柱形筒体、连接体、连杆和定位头的配合,能将夹砂层固定住,从而为下一工序提供便利,因此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圆柱形筒体的立体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连接体、连杆和定位头连接时的主视结构图。
图中的编码分别为:1为圆柱形筒体,2为连接体,3为连杆,4为定位头,5为开口,6为挂环,7为四方体。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所示,本建筑人工挖孔灌注桩夹砂层定位装置,包括圆柱形筒体1、连接体2、连杆3和定位头4,在圆柱形筒体1上有开口5,在圆柱形筒体1的顶部沿圆周固定分布有挂环6,在连接体2的两端分别有螺纹孔,两个连杆3的内端分别固定安装在螺纹孔内,在两个连杆3的外端分别固定有定位头4,定位头4的外端顶在圆柱形筒体1上。圆柱形筒体1的长度大于夹砂层的长度,施工时,首先在夹砂层上方的土层插入钢筋,将圆柱形筒体1的开口5点焊,再将圆柱形筒体1上的挂环6挂在钢筋上,将连接体2放在圆柱形筒体1内,转动连杆3,将定位头4顶在圆柱形筒体1的内壁上,将点焊放开,让圆柱形筒体1充分靠紧在井壁上,再调整连杆3,将圆柱形筒体1充分靠紧在井壁上,再用铁板条将开口5焊好,将圆柱形筒体1的下端与夹砂层下方的土层通过钢筋固定好,转动连杆3,取下连接体2即可进行下一挖土程序。
如图2所示,定位头的外端呈圆弧状。这样,便于和圆柱形筒体1的内壁相配合。
如图2所示,连杆3的中部固定有四方体7。这样便于用手或扳手转动连杆3
为了便于固定,在圆柱形筒体1的底部沿圆周固定分布有挂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开泰,未经陈开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06735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建筑楼板梁板施工用标平器
- 下一篇:移液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