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具有安全护网的蹦床有效
申请号: | 201320067757.3 | 申请日: | 2013-02-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3154693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28 |
发明(设计)人: | 奧洛夫·貢納·哥爾摩 | 申请(专利权)人: | 瑞典阿飞路公司 |
主分类号: | A63B5/11 | 分类号: | A63B5/11 |
代理公司: | 青岛联智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7101 | 代理人: | 杨秉利 |
地址: | 瑞典哥德堡*** | 国省代码: | 瑞典;SE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安全 蹦床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运动器具技术领域,涉及一种蹦床护网连接结构的改进,具体说是一种具有安全护网的蹦床。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蹦床护网的连接方式主要有两种,第一种方式是护网下端缝纫一定数量的系带,通过系带直接将护网固定在跳步边缘的三角环件上,护网的上端固定在立管上;第二种方式是护网的下端加工一定数量的系带,通过系带将护网固定在蹦床的边框管上,护网的上端固定在立管上,这种方式较第一种方式增大了蹦床内活动空间的有效面积。
以上两种连接方式存在的风险就是护网下端都会形成一定的缝隙,如果在弹跳过程中脚部伸到缝隙中,脚部就可能被卡住,从而造成伤害。因如何改进蹦床护网连接结构,提高安全性这是本技术领域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具有安全护网的蹦床,实现护网与防护垫及跳布的无缝隙连接,避免人在弹跳过程中脚部伸到缝隙中,大大提高蹦床使用的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具有安全护网的蹦床,包括:边框管、支撑管、护栏、护网、跳布、三角环、弹簧及防护垫,跳布通过三角环及弹簧与边框管连接,防护垫置于蹦床边缘的跳布和边框管之上,其特征在于,有一防护圈的外边缘的折边内包覆一环形弹力杆,所述防护圈内边缘的折边内设置一环形弹力绳,所述护网的下端与所述防护圈的外边缘连接在一起,所述防护圈覆盖在所述防护垫上,所述防护圈或护网上设置系带,所述系带固定在所述护栏或支撑管或三角环上。
对上述技术方案的一种改进:所述防护圈包括外圈和内圈,所述防护圈外圈内边缘与所述防护圈内圈外边缘缝合连接,防护圈外圈的外边缘对应于所述护栏处设置护栏开口,所述防护圈上的系带为设置在所述护栏开口边缘处的防护圈系带,所述防护圈系带系在所述支撑管上。
对上述技术方案的另一种改进:所述防护圈包括外圈和内圈,所述防护圈外圈内边缘与所述防护圈内圈外边缘缝合连接,防护圈外圈的外边缘对应于所述护栏处设置护栏开口;所述的护网与防护圈外圈连接的下端留有尾段护网,所述的护网上的系带为设置在所述尾段护网下端的护网系带,护网系带的末端连接有挂钩,所述护网系带绕过所述边框管将挂钩挂在跳布与弹簧之间的三角环上。
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防护圈外圈上的相邻两个护栏开口之间设置支撑开口。
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防护圈上的护栏开口数量与蹦床护栏的数量相同。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的护网与防护圈成为一体,防护圈外圈上的弹力杆向外形成支撑力将护网定位在蹦床的边框管的边缘,防护圈内圈上的弹力绳形成向心力将防护圈向内拉紧,实现了护网和跳布及防护垫的无缝隙连接。这样,在运动的任何方向上都不会将使用者的脚部卡住,极大的提高了蹦床的安全性,降低了使用者的受伤风险。其结构简单,加工制作和安装方便,制作成本较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具有安全护网的蹦床实施例1的局部结构分解图;
图2是图1的组装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设计的一种圆形防护圈的立体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具有安全护网的蹦床实施例2的局部结构分解图;
图5是图4的组装示意图;
图中的序号为:1-护网、2-防护圈外圈、3-防护圈内圈、4-缝纫线、5-环形弹力杆、6-环形弹力绳、7-防护圈系带、8-防护垫、8-1防护垫面革、8-2防护垫缓冲层、8-3防护垫背革、8-4防护垫裙边、8-5防护垫系带、9-护栏开口、10-支撑开口、11-边框管、12-弹簧、13-三角环、14-跳布、15-支撑管、16-挂钩、7-护网系带。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瑞典阿飞路公司,未经瑞典阿飞路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06775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健美操踏跳器
- 下一篇:新型自动干粉灭火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