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饮料瓶有效
申请号: | 201320068338.1 | 申请日: | 2013-02-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3199444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18 |
发明(设计)人: | 黄添彪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海洋学院 |
主分类号: | B65D85/72 | 分类号: | B65D85/72;B65D1/02;B65D41/04 |
代理公司: | 宁波诚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2 | 代理人: | 景丰强;袁忠卫 |
地址: | 316000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饮料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饮料瓶
背景技术
目前,饮料以瓶装为主,由于现在人的生活品质与安全健康意识等觉悟的提高,对饮料瓶外观形状和内在结构均有较高的要求,因此出现了多姿多彩的饮料瓶,不管饮料瓶形式如何改变,其基本结构包括瓶体和瓶盖,体具有一瓶颈,该瓶颈上成型有瓶口,瓶盖设于瓶颈上并盖住瓶口。
技术人员在设计瓶时往往忽略了对保鲜饮料的量,能供多次饮用的事实;因此当首次饮用后,由于瓶本身的结构特征,不可避免的会有少量与嘴唇接触过的饮料又回到余下的饮料中,而使余量受了二次污染,极不卫生;尤其对病菌传染提供了途径。
另外,采取增加辅助性零件结构来实现瓶体和瓶盖盖合的密封性和牢固性及开启的便利性。类似的文献可以参考专利号为ZL200720055709.7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安全卫生饮料瓶》(授权公告号为CN201071123Y),该专利增加了密封垫圈作为密封辅助零部件;再参见申请号为201210061752.X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公开《一种饮料瓶》(授权公告号为CN102582929A),该专利增加了密封塞作为密封辅助零部件。虽然这些辅助零部件,使得饮料瓶的密封性有所提高,但零部件较多不但增加了装配工序,也提高了材料成本和加工成本。
也有人提出了一种零部件较少的饮料瓶结构,见专利号为ZL201020212617.7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饮料瓶》(授权公告号为CN201670478U),该专利在瓶盖内侧设置一圆环壁,圆环壁的外侧面具有与瓶口内壁上内螺纹适配的外螺纹,瓶盖与瓶体盖设后,瓶颈内外侧均于瓶盖螺纹连接,实现双重锁定,密封性大大提高,并且,没有额外零部件增加。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的技术现状而提供一种多次饮用后回流饮料能自动排出的饮料瓶。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又一个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的技术现状而提供一种零部件少且密封件佳的饮料瓶。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又一个技术问题是零部件少且连接牢固的饮料瓶。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饮料瓶,包括瓶体和瓶盖,前述瓶体具有瓶颈,该瓶颈上成型有一瓶口,而前述的瓶盖设于瓶颈上并盖住瓶口,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瓶颈为至少两个并均倾斜地设置于瓶体上,并且,所述的瓶口倾斜地开设于各自的瓶颈上;
每个瓶颈内侧具有一倾斜设置的止回板,该止回板的高端开设有与瓶口连通的出料孔,并且,每个瓶颈的一侧具有一排出口,该排出口靠近止回板的低端布置并能将止回板上回流的饮料排出。
瓶颈可以选择两个、三个或四个,这可以根据需要作相应的变通。
所述的瓶颈倾斜地设置于瓶体上,并且,所述的瓶口倾斜地开设于瓶颈上。弯曲设计除了在外形上吸引眼球外,同时又能达到无需倾倒很大的角度就能实现饮用的目的。
所述瓶盖的内侧成型有一密封环,对应地,所述止回板的上端面成型有与前述密封环底端密封配合的密封槽,并且,前述的密封环的外壁与瓶盖的内壁之间具有供瓶颈伸入的间隙。这样在第二次饮用前,就不会有饮料流出瓶体。
使回流的饮料尽可能地汇集到止回板上,所述出料孔的下沿具有轴向凸起的挡板。
止回板的设计可以选用如下两种:
第一种,所述瓶颈与瓶体的连接处低端的外壁成型有一凹槽,该凹槽的上端部形成所述的止回板。
第二种,止回板相当于一个隔板一样将回流的饮料与瓶体内的新鲜饮料隔离。
进一步,所述瓶颈的上端外侧壁成型有一环形凸部,对应地,所述瓶盖的内侧顶部成型有一与前述环形凸部适配的环形区域。
所述环形凸部的外端面呈凸起的球面形,对应地,所述瓶盖的内侧顶部成型有内凹球面。采用差错球面过盈配合锁紧结构,使得两者连接更加牢固。
所述瓶颈的下端外侧壁凸起有一卡合部,对应地,所述瓶盖的内侧下端部具有与前述卡合部卡接配合的卡爪。
进一步,所述瓶颈具有外螺纹,对应地,所述瓶盖内侧具有与前述外螺纹适配的内螺纹。螺纹连接作为辅助性结构存在,进一步提高密封性和锁紧性。
所述的瓶体和瓶盖均采用合成树脂材质。合成树脂弹塑性比大,利于瓶盖和瓶体的密封和锁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多个瓶口可供多个人饮用,比较卫生,同时,每次饮用后,回流的饮料由高到低在止回板上汇集,最后从排出孔自动排出,不会进入瓶体内而污染其他新鲜的饮料。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局部放大图。
图3为图2中瓶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2中瓶体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海洋学院,未经浙江海洋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06833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新型废水利用监测装置
- 下一篇:一种洁净区用防护眼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