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船用离心机缸体有效
申请号: | 201320069221.5 | 申请日: | 2013-02-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3124115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14 |
发明(设计)人: | 赵文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南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4B7/00 | 分类号: | B04B7/00 |
代理公司: | 南京纵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24 | 代理人: | 董建林 |
地址: | 215316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离心机 缸体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离心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精度高、寿命长的船用离心机缸体。
背景技术
船用离心机对液-液-固机械混合物——燃油和润滑油进行处理,将有害的固体杂质分离排除,提高了燃油和润滑油的纯净度,减少了对柴油机缸体等机械的磨损和腐蚀,延长其寿命。
船用离心机缸体用于放置离心机本体,在离心过程中当燃油和润滑油过满时对离心机缸体压力过大,容易损伤离心机缸体,减少其寿命;现有的离心机缸体底座容易有气孔、且较为疏松;在高速离心过程中,离心机缸体跟着离心机频繁振动,对离心机缸体强度是一大考验;在离心过程中或将燃油或润滑油注入离心机本体时,燃油或润滑油可能泄露至离心机缸体。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有效清除泄露入缸体的燃油和润滑油、寿命长、气孔少、强度高的船用离心机缸体。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船用离心机缸体,包括位于底部的离心机轴承基座、位于离心机轴承基座上方的离心机容纳部、位于缸体顶部的缸体盖,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位于离心机轴承基座的基座螺纹、位于离心机容纳部下端和离心机轴承基座下端的油口。
前述的船用离心机缸体,所述的缸体盖设有四个同轴的孔形溢流冒口。
前述的船用离心机缸体,所述的溢流冒口分为2个对称设置的I型溢流冒口和两个对称设置的Ⅱ型溢流冒口,I型溢流冒口和Ⅱ型溢流冒口的大小不同。
前述的船用离心机缸体,所述的基座螺纹的垂直度为0.15mm。
前述的船用离心机缸体,还包括安装于离心机容纳部内侧和离心机轴承基座的弹性部件。
前述的船用离心机缸体,所述的弹性部件为竖直或倾斜的弹簧。
前述的船用离心机缸体,所述的四个溢流冒口的同轴度为0.15mm。
前述的船用离心机缸体,所述的缸体各面的气孔数不超过3个,气孔的大小不超过0.5*0.5*0.5mm。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离心机容纳部下端和离心机轴承基座下端设置可开启油口,有效清除泄露入缸体的燃油和润滑油;缸体各面的气孔数不超过3个,气孔的大小不超过0.5*0.5*0.5mm,使缸体更为坚固;通过在缸体盖设置若干大小不同的同轴对称溢流冒口,防止在离心过程中当燃油和润滑油过满时油液对离心机缸体压力过大,以延长缸体寿命;在离心机容纳部内侧和离心机轴承基座安装竖直或倾斜的弹性部件,缓冲离心机运行过程中的振动,延长缸体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截面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又一截面图;
其中,1 I型溢流冒口,2缸体盖,3上部油口,4离心机容纳部,5基座螺纹,6离心机轴承基座,7下部油口,8Ⅱ型溢流冒口,9竖直弹簧,10倾斜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根据图1-2,船用离心机缸体,包括位于底部的离心机轴承基座6、位于离心机轴承基座6上方的离心机容纳部4、位于缸体顶部的缸体盖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位于离心机轴承基座6的基座螺纹5、位于离心机容纳部4下端和离心机轴承基座6下端的油口(分别为上部油口3和下部油口7)。基座螺纹5的垂直度为0.15mm。
缸体盖2设有四个同轴的孔形溢流冒口。溢流冒口分为2个对称设置的I型溢流冒口1和两个对称设置的Ⅱ型溢流冒口8,I型溢流冒口1和Ⅱ型溢流冒口8的大小不同。四个溢流冒口的同轴度为0.15mm。
船用离心机缸体,还包括安装于离心机容纳部4内侧和离心机轴承基座6的弹性部件。弹性部件为竖直或倾斜的弹簧。
缸体各面的气孔数不超过3个,气孔的大小不超过0.5*0.5*0.5mm。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离心机容纳部4(用于放置离心机)下端和离心机轴承基座6下端设置可开启油口,有效清除泄露入缸体的燃油和润滑油;缸体各面的气孔数不超过3个,气孔的大小不超过0.5*0.5*0.5mm,使缸体更为坚固;通过在缸体盖2设置若干大小不同的同轴对称溢流冒口,防止在离心过程中当燃油和润滑油过满时油液对离心机缸体压力过大,以延长缸体寿命;在离心机容纳部4内侧和离心机轴承基座6安装竖直或倾斜的弹性部件(包括竖直弹簧9和倾斜弹簧10),缓冲离心机运行过程中的振动,延长缸体使用寿命。
上述实施例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实用新型,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的方式所获得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南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江苏南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06922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