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锥形孔构件的电解抛光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069524.7 | 申请日: | 2013-02-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3049072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10 |
发明(设计)人: | 吴卫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工商职业学院 |
主分类号: | C25F3/16 | 分类号: | C25F3/16 |
代理公司: | 重庆博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0212 | 代理人: | 伍伦辰 |
地址: | 400052 重庆***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锥形 构件 电解 抛光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件内表面光洁度加工工具,尤其是一种锥形孔构件的电解抛光装置。
背景技术
火炮击针帽是一种具有锥形孔内腔的构件,其用于火炮上击针前方,供击针撞击底火时导向。击针帽供击针导向时会与击针发生撞击,故对击针帽内腔表面的硬度和光滑度均有较高要求。
由于击针帽内孔是采用机械加工,故锥形内表面经铰削后,表面切削刀痕较深,不能满足产品的表面质量。现有技术中,为了增加击针帽内表面光滑度,一般是靠工人手工采用砂布打磨使其光滑。但这样存在劳动效率低下,且加工质量差等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怎样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能够有效地提高锥形孔构件的内腔表面光滑度的锥形孔构件的电解抛光装置,提高加工效率和加工质量。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中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锥形孔构件的电解抛光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相对设置的阳极部分结构,阴极部分结构,以及形成并贯穿该两部分结构并接通定位于该两部分结构之间的锥形孔构件内腔的电解液通道;所述阳极部分结构包括一个导电材料的阳极定位块,阳极定位块正对阴极部分结构的端面具有一个和锥形孔构件底部形状一致供锥形孔构件底部定位的开槽,开槽底部嵌设有一个阳极绝缘块;所述阴极部分结构包括一个导电材料的阴极支承块,阴极支承块和阳极部分结构相对一端设置有阴极绝缘块,阴极绝缘块与阳极部分结构相对一端套设有一个阴极定位块,阴极定位块和阴极绝缘块上正对阳极部分结构的一端一起形成和锥形孔构件顶部形状一致并供其定位的开槽,所述阴极定位块内正对阳极部分结构方向贯穿安装有柱形结构的阴极,阴极面对阳极部分结构一端能够插入到定位后的锥形孔构件的内孔并穿出锥形孔构件后固定到阳极绝缘块,同时在阴极与锥形孔构件的内孔之间形成供电解的间隙;所述电解液通道块依次形成于阴极支承块内部、阴极内部、阴极绝缘块内部、定位后的锥形孔构件内腔、阳极绝缘块内部和阳极定位块内部并供电解液在其内形成流动。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阳极部分和阴极部分安装在能够进行相对滑动的机械上,电解时,先将工件定位在阴极部分结构和阳极部分结构之间,工件定位后一端和阳极定位块电连接形成阳极,另一端靠阴极绝缘块形成绝缘,同时阴极前端插入到阳极绝缘块内形成绝缘。此时在阳极部分和阴极部分和工件之间形成电解液通道,通入电解液形成流动,同时将阳极定位块和阴极支承块接通电源,即可在阴极与工件内腔之间形成电解反应,使工件内腔表面凸起的部分被电解后随电解液流走,实现抛光。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能够实现对锥形孔构件的内腔表面的电解抛光,有效地提高了锥形孔构件的内腔表面光滑度,同时具有结构简单,自动化程度高,加工效率高和加工质量高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处于加工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具体实施时,如图1所示,一种锥形孔构件的电解抛光装置,包括相对设置的阳极部分结构,阴极部分结构,以及形成并贯穿该两部分结构并接通定位于该两部分结构之间的锥形孔构件1内腔的电解液通道;所述阳极部分结构包括一个导电材料的阳极定位块2,阳极定位块2正对阴极部分结构的端面具有一个和锥形孔构件1底部形状一致供锥形孔构件底部定位的开槽,开槽底部嵌设有一个阳极绝缘块3;所述阴极部分结构包括一个导电材料的阴极支承块4,阴极支承块4和阳极部分结构相对一端设置有阴极绝缘块5,阴极绝缘块5与阳极部分结构相对一端套设有一个阴极定位块6,阴极定位块6和阴极绝缘块5上正对阳极部分结构的一端一起形成和锥形孔构件1顶部形状一致并供其定位的开槽,所述阴极定位块6内正对阳极部分结构方向贯穿安装有柱形结构的阴极7,阴极7面对阳极部分结构一端能够插入到定位后的锥形孔构件1的内孔(即内腔)并穿出锥形孔构件1后固定到阳极绝缘块3,同时在阴极7与锥形孔构件1的内孔之间形成供电解的间隙;所述电解液通道块依次形成于阴极支承块内部、阴极内部、阴极绝缘块内部、定位后的锥形孔构件内腔、阳极绝缘块内部和阳极定位块内部并供电解液在其内形成流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工商职业学院,未经重庆工商职业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06952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