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铁合金铸粒机专用模具有效
申请号: | 201320069904.0 | 申请日: | 2013-02-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3061883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17 |
发明(设计)人: | 崔雨春;刘维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辽宁鼎世达冶金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2F9/08 | 分类号: | B22F9/08 |
代理公司: | 鞍山贝尔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21223 | 代理人: | 林治锦 |
地址: | 111000 ***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铁合金 铸粒机 专用 模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铸铁机模具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铁合金铸粒机专用模具。
背景技术
在钢铁冶炼→一次成型→二次成型过程中,为了获得某种钢种的化学及物力性能,需要定时定量的添加一些必要的合金元素,而最为方便快捷的添加方法就是通过铁合金的给料机向炼炉内投入铁合金料块,当铁合金料块的外形最大对角边尺寸小或等于50mm~70 mm时便于熔解,而粒度太小(小于10 mm)容易烧损铁合金,降低铁合金原料的利用率。因此,行业常常把铁合金的生产指标定为粒度为50mm~70mm的铁合金块,此粒度的铁合金的利用率最高。所以现有的铁合金的给料机的出口直径均设计为50mm~70mm。
传统的对铁合金料块的加工方法还停留在先铸成大块铁合金,然后再将大块铁合金加工成满足规格指标(即粒度≤50mm~70mm)的小块铁合金料块。此种加工方法耗时耗力,且加工后铁合金块的粒度不一致。
目前还有一种针对铸造铁合金料块的专用模具,其模具本体由一组上部出口为圆形且带有凹槽的锥形腔体所组成,此种腔体结构使各腔体之间的搭接面积变大,减少了单位产能,使浇注铁水不均匀,降低了产品合格率。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各型腔体之间的搭接面积小,增加单位产能,使浇注铁水更加均匀,提高了产品合格率的铁合金铸粒机专用模具。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铁合金铸粒机专用模具,包括模具本体和连接在此模具本体两侧的模具连接耳,其模具连接耳与铁合金铸粒机的输送装置相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模具本体由一组上部出口为方形,下部为圆弧过渡导棱的凹槽锥形腔体所组成。
所述的凹槽锥形腔体的上部方形出口的对角线长度为50mm-150mm。
所述的凹槽锥形腔体的锥体锥度为>36°。
所述的模具本体由耐高温材料制成。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
由于将模具本体的凹槽锥形腔体的上部出口设计成方形结构,使得各腔体之间的搭接面积变小,增加了单位产能,使浇注铁水更加均匀,提高了产品合格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图1的仰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铁合金铸粒机专用模具,包括模具本体和连接在此模具本体两侧的模具连接耳2,其模具连接耳与铁合金铸粒机的输送装置相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模具本体由一组上部出口为方形,下部为圆弧过渡导棱的凹槽锥形腔体1所组成,凹槽锥形腔体1的锥体锥度为>36°,其凹槽锥形腔体1的上部出口设计成方形结构,使得各腔体之间的搭接面积变小,增加了单位产能。此种专用模具是随着钢铁生产的不断改进应运而生的,更加适合现有工艺,使浇铸→成型→冷却→脱模一次成型,生产的合格产品粒度能够达到10mm-150mm。由于模具本体由耐高温材料制成,且凹槽锥形腔体1的上部方形出口的对角线长度为50mm-150mm,使其加工铁合金铸粒的最大直径能够达到50mm-150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辽宁鼎世达冶金设备制造有限公司,未经辽宁鼎世达冶金设备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06990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