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手骨间肌训练器有效
申请号: | 201320070414.2 | 申请日: | 2013-02-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3154725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28 |
发明(设计)人: | 石梦娜;胡大海;王冰水;李娜;易南;梁艳;朱蝉;周永博;齐宗师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 |
主分类号: | A63B23/16 | 分类号: | A63B23/16;A63B21/04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200 | 代理人: | 汪人和 |
地址: | 710032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手骨间肌 训练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抗阻肌力训练器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手骨间肌训练器。
背景技术
手是人体重要的运动器官之一,由于手的功能特点,其损伤的几率很多。当手部被固定时,肌肉主动收缩停止,因其酶活性的改变,使制动早期肌肉萎缩特别迅速,导致患者降低或丧失日常生活能力。骨间肌的萎缩有可能使手屈掌指关节、伸指关节功能受限,手指(除拇指外)丧失了内收及外展功能,在无严重神经损害的基础上,可通过肌力练习来发展肌肉功能,使肌肉在运动中承受较大的阻力以增加肌纤维的募集率,从而使肌肉较快的增长。而世面上大多训练手部肌肉的器具只注重了对手大、小鱼际肌肉的训练,训练方法单一,且对于手掌、背侧的中间群肌肉无训练作用,从而使手部整体肌力增长缓慢。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手骨间肌训练器,是一种用于其它训练器难以训练到的中间群肌肉肌力的训练器具,可用于手部肌肉萎缩训练的练习,有助于增加手外展和内收时手部整体肌力的训练,改善手部屈曲和伸指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和日常工作能力,重返社会。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手骨间肌训练器,包括间隔固定在固定轴上的两个固定板,每个固定板上均开设有多个通孔,环形的弹性带穿过固定板上下相对应的通孔,多个弹性带相互平行,每个固定板的背面还设有穿过弹性带的固定杆。
所述的固定板为弧形的板材。
所述固定板上开设的通孔沿其弧度对称布设。
所述固定杆具有与固定板相匹配的弧度。
所述的多个弹性带长度及张力等同,固定板上开设的通孔水平间隔距离相等。
所述的固定板上开设有2n+1个通孔,n≥3。
所述的固定轴分别穿过固定板左右两侧最外侧开设的通孔,通过设置在固定板上下两侧的固定件将其固定在固定轴上。
所述的手骨间肌训练器配制有多种张力规格的弹性带,随着训练的进行,循序渐进的增加弹性带的张力规格。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的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手骨间肌训练器,通过弹性带的张力特性,手指在进行内收和外展动作时对萎缩肌肉施加一定的阻力,使肌肉在作适当的练习后肌肉肥大,肌力增强。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手骨间肌训练器,固定板的弧形设计符合人体手部的生理结构,且在手指长短不一的情况下保证了每根手指在一定程度上得到锻炼。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手骨间肌训练器,弹性带间隔1.5cm,适合各种手指围径的患者,可根据条件自由选择宽度,并且可同时训练手指的内收及外展两个动作。内收时,使食、环、小指向中指靠拢,使骨间掌侧肌得到训练。外展时,使食、环、小指离开中指,使骨间背侧肌得到训练。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手骨间肌训练器,材料轻盈,便于携带,治疗费用低廉,并且患者可自行在家进行每日多次训练。训练时不受环境地点的限制,设计安全无不良作用。训练完毕时,可拆卸保存,再次组装时简单易行。而且弹性皮筋可根据张力要求随时更换。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手骨间肌训练器,对手部肌肉肌力增加具有训练作用,并在训练的过程中通过使用者对训练器的组装,也可提高患者作业能力,使精细动作完成更加容易,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重返工作岗位。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爆炸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组装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使用时的示意图。
其中,1为固定板、2为弹性带、3为固定轴、4为固定件、5为固定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所述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而不是限定。
参见图1~图3,一种手骨间肌训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间隔固定在固定轴3上的两个固定板1,每个固定板1上均开设有多个通孔,环形的弹性带2穿过固定板1上下相对应的通孔,多个弹性带2相互平行,每个固定板1的背面还设有穿过弹性带的固定杆5。
进一步,所述的固定板1为弧形的板材,所述固定板1上开设的通孔沿其弧度对称布设。固定杆5具有与固定板1相匹配的弧度。
所述的多个弹性带2长度及张力等同,固定板1上开设的通孔水平间隔距离相等;所述的固定板1上开设有2n+1个通孔,n≥3。
所述的固定板1的固定为:
固定轴3分别穿过固定板1左右两侧最外侧开设的通孔,通过设置在固定板1上下两侧的固定件4将其固定在固定轴3上。
下面给出具体的实施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07041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汽车前置保险杠
- 下一篇:自适应弹力连续缓降消防逃生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