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避难室有效
申请号: | 201320070565.8 | 申请日: | 2013-02-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3097388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31 |
发明(设计)人: | 汤诚 | 申请(专利权)人: | 汤诚 |
主分类号: | E04H9/14 | 分类号: | E04H9/14;E04F17/04 |
代理公司: | 上海申新律师事务所 31272 | 代理人: | 竺路玲 |
地址: | 432915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避难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救援设施,尤其涉及一种避难室。
如今高楼大厦已在大中型城市鳞次栉比,其不仅具有功能全面,使用高效,提高城市空间利用率等优点,同时也已成为一个城市现代化程度的的标志,然而,林立的高楼却往往存在诸多隐患,由于其具有聚集人口、内部设施复杂、可燃物较多且较为集中等特点,因此一旦出现火灾,将很难保障高楼内的人员安全。
现提供一种解决上述问题的技术方案,通过改造楼房内部结构以保障火灾来临时楼房内部人员的人身安全。
具体的技术方案是:
避难室,避难室包括风道干路、风道支路、避难区域、风机、防火门、电源;避难区域设置在楼房每层的一端;在楼房内部,除避难区域以外的区域为办公生活区域;风道干路垂直贯穿于楼房,风道支路与风道干路连接,风道支路设置在避难区域内;风机设置在楼房一层,风机与风道干路底端连接,电源与风机连接;防火门设置在避难区域与办公生活区域之间。
上述避难室,其中,风道干路、风道支路、风机和电源为独立的风道干路、风道支路、风机和电源。
上述避难室,其中,风机和电源设置在避难室的正下方。
上述避难室,其中,风机和电源通过防火门与办公生活区域隔离。
上述避难室,其中,风机为抽风机,避难区域的墙壁上设置与楼房外部连通的窗口。
上述避难室,其中,风机为抽风机,避难区域的墙壁上设置与楼房外部连通的窗口。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当火灾来临,且人员难以逃离时,通过对楼房结构的改造,为楼房内部难以逃离的人员提供了安全的避难场所,以等待救援,保障了人员安全,提高了生还几率。
图1为本实用新型避难室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符号说明:1、风道干路;2、风道支路;3、避难区域;4、风机;5、防火门;6、办公生活区域;7、电源;8、楼房。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但不作为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如图1所述,本实用新型示出避难室,避难室包括风道干路1、风道支路2、避难区域3、风机4、防火门5、电源7;避难区域3设置在楼房8每层的一端;在楼房8内部,除避难区域3以外的区域为办公生活区域6;风道干路1垂直贯穿于楼房8,风道支路2与风道干路1连接,风道支路2设置在避难区域3内;风机4设置在楼房8一层,风机4与风道干路1底端连接,电源7与风机4连接;防火门5设置在避难区域3与办公生活区域6之间。
进一步的,风道干路1、风道支路2、风机4和电源7为独立的风道干路1、风道支路2、风机4和电源7;其作用在于保证办公生活区域6的浓烟不会通过风道进入避难室,保障避难室内部的空气质量;风机4和电源7保证了风机4工作不受楼房8内部其他设备设施的干扰,进而保证风道干路1和风道支路2有稳定持续的风流通过,进一步保证避难室内的空气质量。
进一步的,风机4和电源7设置在避难室的正下方;其作用在于,易于使风机4与风道干路1连接。
进一步的,风机4和电源7通过防火门5与办公生活区域6隔离;使风机4和电源7同火灾发生区域隔离,保证风机4正常运转。
进一步的,风机4为抽风机,避难区域3的墙壁上设置与楼房8外部连通的窗口,其作用在于,将避难室内污浊空气抽出,从窗口引入新鲜风流。
综上所述,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及保护范围,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应当能够意识到凡运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图示内容所作出的等同替换和显而易见的变化所得到的方案,均应当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汤诚,未经汤诚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07056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