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实时全天候非接触式的驾驶员驾驶疲劳监控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071153.6 | 申请日: | 2013-02-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3111058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07 |
发明(设计)人: | 柳露艳;王直杰;曹新学;海静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华大学 |
主分类号: | B60R11/00 | 分类号: | B60R11/00 |
代理公司: | 上海泰能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31233 | 代理人: | 宋缨;孙健 |
地址: | 201620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实时 全天候 接触 驾驶员 驾驶 疲劳 监控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安全驾驶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实时全天候非接触式的驾驶员驾驶疲劳监控装置。
背景技术
驾驶疲劳是指驾驶员由于睡眠不足或长时间持续驾驶造成的反应能力下降,这种下降表现在驾驶员困倦、打瞌睡、驾驶操作失误或完全丧失驾驶能力。正是这些行为直接导致了事故的发生。近年来,我国恶性道路交通事故呈上升趋势,其中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已连续10多年居世界第一。驾驶员疲劳驾驶已和酒后驾驶一样,成为交通事故的主要隐患,所不同的是,酒后驾驶很容易被检测出来,而驾驶疲劳则具有相当的隐蔽性。因此,研究出一套实时全天候非接触式的驾驶疲劳监控装置是极有现实意义的。目前,国内外已经研制出各种原理不同的驾驶疲劳监控装置。主要有:方向盘监控装置和需要驾驶员佩戴的监控装置。现有的这些驾驶疲劳监控装置虽然均有一定的效果,但也存在明显的缺点。比如准确度差,给驾驶员带来了不适,更重要的是不能实时、全天候、非接触式的预防驾驶员驾驶疲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以实时、全天候、非接触式的监控驾驶员驾驶状态的装置,发现驾驶员疲劳驾驶时便发出警告信号。同时它还实时的输出驾驶员的驾驶状态,该输出装置放在车内较醒目的位置,便于车内乘员观察驾驶员的驾驶状态,提醒驾驶员及时休息从而保持清醒的驾驶状态,因此可以更加全面地预防驾驶员疲劳驾驶。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实时全天候非接触式的驾驶员驾驶疲劳监控装置,包括图像采集装置、图像处理装置以及输出模块,所述图像采集装置包括紧贴在CCD摄像头的外圈的轴上LED、位于CCD摄像头两侧的离轴LED和方波振荡器;所述方波振荡器控制轴上LED和离轴LED交替点亮;所述CCD摄像头与图像处理装置相连,所述图像处理装置将采集到的图像传输给图像处理装置进行差分处理识别出驾驶员状态,所述输出模块用于输出所述图像处理装置的识别结果。
所述CCD摄像头上贴有红外滤波片。
所述轴上LED共有8只,均匀分布在所述CCD摄像头的外圈。
所述离轴LED共有8只,所述CCD摄像头两侧各有4只等距离分布的离轴LED。
所述输出模块为报警器,所述报警器在驾驶员处于疲劳状态时报警。
所述输出模块为显示屏,所述显示屏用于显示所述图像处理装置的识别结果。
所述方波振荡器采用LM555电路实现。
所述离轴LED和轴上LED均是红外LED。
有益效果
由于采用了上述的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轴上LED和离轴LED采集驾驶员的红眼图像和非红眼图像,这两种图像在图像处理模块进行差分运算后就可以直接提取出驾驶员眼部特征,与其他方法相比具有算法简单,运行速度快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图像采集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图像处理装置的硬件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车内结构图;
图中:1.离轴LED2.轴上LED3.红外滤波片4.LM555电路5.CCD摄像头6.显示屏7.挡风玻璃。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实用新型讲授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涉及一种实时全天候非接触式的驾驶员驾驶疲劳监控装置,包括图像采集装置、图像处理装置以及输出模块,所述图像采集装置包括紧贴在CCD摄像头的外圈的轴上LED、位于CCD摄像头两侧的离轴LED和方波振荡器;所述方波振荡器控制轴上LED和离轴LED交替点亮;所述CCD摄像头与图像处理装置相连,所述图像处理装置将采集到的图像传输给图像处理装置进行差分处理识别出驾驶员状态,所述输出模块用于输出所述图像处理装置的识别结果。
下面以一个具体的实施例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华大学,未经东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07115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