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骨科外固定用前臂型腔有效
申请号: | 201320071171.4 | 申请日: | 2013-02-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3060004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17 |
发明(设计)人: | 诸燮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诸燮平 |
主分类号: | A61F5/05 | 分类号: | A61F5/05 |
代理公司: | 上海兆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有限合伙) 31241 | 代理人: | 倪继祖 |
地址: | 200031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骨科 固定 前臂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骨科外固定用前臂型腔。
背景技术
在公开号为CN101306202A、名为“一种复杂环境下骨科外固定系统用聚氨酯及其制备方法”的发明专利申请中,公开了一种用于骨科外固定系统的聚氨酯,该聚氨酯由聚醚多元醇混合物和改性异氰酸酯按1∶0.6~0.75的重量比反应制得,该聚氨酯配合型腔使用,能处理石膏固定难以处理的复杂部位固定。
操作时,先将调配好的聚氨酯浆料倒入展开的型腔中,用专用工具将型腔中的聚氨酯浆料推匀、展开,待聚氨酯浆料进入固态软化段后,将其包裹于需要骨科外固定的前臂进行塑形,使其紧密贴合于该部位,病人受伤部位保持不动几分钟后,塑形完成,此时聚氨酯进入固态硬化段至多10分钟后即完成定型。
由于前臂本身结构特点的限制,若型腔不做特殊设计,某些部分会有曲面状的突起,而这些突起对于推匀和展开聚氨酯浆料是相当不利的,明显增加了操作难度,从而可能错过最佳塑形时间,不但增加治疗时间,还会给病人带来痛苦。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的骨科外固定用前臂型腔。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骨科外固定用前臂型腔,所述型腔包裹于人体的手掌及前臂上,所述前臂型腔包括可展开成平面的型腔本体,所述型腔本体包括两块左右对称且通过缝制连为一体的型腔片,所述型腔片均包括前臂部和与之连通且连为一体的手掌部,所述两块型腔片手掌部的相对外侧边上分别对应设置有相配合的撕拉扣,所述两块型腔片前臂部的相对外侧边上分别对应设置有相配合的连系物件,所述两块型腔片的相对外侧边上且对应于人体的拇指处分别设有一缺口,所述型腔本体通过型腔片手掌部的撕拉扣和前臂部的连系物件各自的配合作用包裹于人体的手掌及前臂上。
上述的一种骨科外固定用前臂型腔,其中,所述连系物件为撕拉扣或拉链。
上述的一种骨科外固定用前臂型腔,其中,当所述连系物件为撕拉扣时,所述前臂型腔还包括缝制于所述两块型腔片前臂部相对外侧边中任一外侧边上的衬边。
本实用新型前臂型腔在展开时能完全呈一对称平面,大大方便了聚氨酯浆料的推匀和展开,减小了操作难度,保证了塑形的最佳时间,既节省了医疗费用和医疗时间,又减轻了病人痛苦,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展开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使用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包裹于人体上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请参阅图1至图2,本实用新型骨科外固定用前臂型腔包括可展开成平面的型腔本体1,型腔本体1包括结构呈左右对称的左型腔片11和右型腔片12,通过将左型腔片11的右侧边和右型腔片12的左侧边相互缝合,使得左型腔片11和右型腔片12连为一体,左型腔片11包括左前臂部13和与之连通且连为一体的左手掌部17,右型腔片12包括右前臂部14和与之连通且连为一体的右手掌部18,左手掌部17的左侧边和右手掌部18的右侧边分别对应设置有相配合的手掌撕拉扣15,该手掌撕拉扣15包括设于左手掌部17上的带毛面和设于设于右手掌部18上的带刺面,左前臂部13的左侧边和右前臂部14的右侧边分别对应设置有相配合的多组前臂撕拉扣16,每组前臂撕拉扣16均包括两个带毛面和一个带勾刺面的贴条,两个带毛面对称地设于左前臂部13的左侧边和右前臂部14的右侧边上,带勾刺面的贴条的两端分别粘贴在对应的带毛面上,左前臂部13的左侧边上缝制有衬边110,左型腔片11左手掌部17的左侧边与右型腔片12右手掌部18的右侧边上且对应于人体的拇指处分别设有一供人体拇指伸出的拇指缺口19。
将聚醚多元醇混合物和改性异氰酸酯按1∶0.6~0.75的质量比混合,搅拌均匀后制得聚氨酯浆料,根据人体体形的大小,将合适量的聚氨酯浆料倒入左型腔片11和右型腔片12的内腔中后,用专用工具----定厚滚筒将其推匀、展开,由于型腔本体1完全呈一平面,因此,推匀、展开聚氨酯浆料将变得极为简便,待聚氨酯浆料由液态进入固态软化段,此时如图2和图3所示,搭上手掌撕拉扣15将型腔本体1包裹于人体的手掌上,拇指从拇指缺口19中伸出,然后搭上前臂撕拉扣16将型腔本体1固定于人体的前臂上,再用手工配合型腔自身的伸缩性塑形使其贴合于前臂及手掌,病人受伤部位保持不动若干分钟后,型腔主动硬化成刚性固定套。
以上实施例仅供说明本实用新型之用,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有关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还可以作出各种变换或变型,因此所有等同的技术方案也应该属于本实用新型的范畴,应由各权利要求所限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诸燮平,未经诸燮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07117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