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基于油气井的固液混配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071203.0 | 申请日: | 2013-02-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3061129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17 |
发明(设计)人: | 汤树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汤树林 |
主分类号: | B01F13/10 | 分类号: | B01F13/10;B01F15/02;B01F15/04;B01F15/00;B01D53/78;B01D53/40 |
代理公司: | 成都顶峰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4 | 代理人: | 李崧岩 |
地址: | 457000 河南省濮阳市华***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油气 固液混 配装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混配装置,具体地说,是涉及基于油气井的固液混配装置。
背景技术
在石油勘探开发过程中,压裂、酸压、酸化施工技术是油气井增产最有效的措施之一,液体的质量直接影响到压裂、酸压、酸化施工的效果。然而现有的配液设备技术含量低、性能不稳定、施工周期长、效率低下。目前配液方式是用酸或水携带干粉(稠化剂)并加入各种液体添加剂在搅拌池内搅拌均匀后,再泵入储液罐中(供液罐),这样的配液方式精确度差,时间长,工作量大。由于配液过程产生的废气没有专用的设备进行处理设备,而是将废气直接现场排放,因此,该种配液方式既对现场施工人员的人身造成极大的伤害,又对大气环境产生了极大的污染。
因此,针对上述缺陷,设计出一种能适合各种酸碱液体的混配和配制,提高混配比例精度和液体质量,并且具有尾气处理功能的混配系统,便成为行业内众多技术人员重点研究的对象。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基于油气井的固液混配装置,主要解决现有的技术手段在混配酸、碱液体时存在精度不高、不能处理废气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基于油气井的固液混配装置,包括底座,以及设置在该底座上的粉料储罐、液体输入系统、辅助药品输入系统、混液罐、废气处理系统、液体输出系统和数据采集控制柜,其中,粉料储罐通过管道与液体输入系统连接,该液体输入系统通过第一管道分别与辅助药品输入系统和液体输出系统连接,混液罐则通过设有第二闸阀的输出管道与该第一管道连接,并且混液罐还分别与液体输入系统和废气处理系统连接,所述粉料储罐、混液罐、液体输入系统、液体输出系统以及辅助药品输入系统均与数据采集控制柜连接。
进一步,所述液体输入系统和液体输出系统分别设置在混液罐相对的两侧。
具体地说,所述液体输入系统包括设置在底座上的吸入泵,同时与该吸入泵的输入端连接的酸液进液管道和进水管道,一端与该吸入泵的输出端连接的第二管道,与该第二管道另一端连接的射流器,设置在酸液进液管道上的第一流量计,设置在进水管道上的第二流量计,设置在第二管道上的第三流量计,设置在酸液进液管道上的第一电控阀,以及设置在进水管道上的第二电控阀;所述射流器的喷射口与混液罐的入口连接,并且该射流器通过软管与粉料储罐连接,酸液进液管道和进水管道均与第一管道连接,而第一流量计、第二流量计以及第三流量计则均通过信号线与数据采集控制柜连接。
具体地说,所述辅助药品输入系统包括设置在第一管道上并顺次排列、且均连接有液添泵和排量计数器的第一进料管、第二进料管、第三进料管、第四进料管和第一闸阀,以及连接在液添泵上的辅助药品罐;所述排量计数器则也通过信号线与数据采集控制柜连接,并且所述第一闸阀靠近输出管道。
再进一步地,所述液体输出系统包括设置在底座上、输入端与第一管道的一端连接的排出泵,通过第三管道同时与该排出泵的输出端连接的第一出液管道、第二出液管道、第三出液管道和第四出液管道,设置在第三管道上的第四流量计,以及设置在第一管道上并靠近输出管道的单流阀;所述第四流量计通过信号线与数据采集控制柜连接。
更进一步地,所述废气处理系统包括输入端通过第四管道与混液罐连接的抽气泵,一端与抽气泵的输出端连接的第五管道,以及与该第五管道另一端连接并装有碱性液体的废气处理罐;所述废气处理罐的顶部设有喷淋口、中部设有中间出口、底部则设有排污口,并且喷淋口和中间出口通过设有喷淋泵的第六管道连接,排污口则连接有PH测试管道。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设计合理,流程简洁明了,液体混配均匀且精度高,设备集中,运输方便,一辆卡车就可运送到指定的井场。
(2)本实用新型利用管道输送的方式将各种液体和粉料加入到混液罐中进行搅拌混合,并利用流量计实时测量原料的进入量,并对测量的数据进行实时的反馈,然后通过数据采集控制柜全程进行监控,从而使整个进料、液体混合均能得到精确的控制,确保了混合液体的混配均匀和混配精度,由于第一进料管、第二进料管、第三进料管、第四进料管自带泵体,第一管道与第二管道之间以及第一管道与第三管道之间均设有泵体,因此,通过泵体可以很方便地将所需配料加入到混液罐中,并在混液罐混合生成标准液体后将其送到成品储液罐中。
(3)本实用新型具有全自动化操作的特点,在电脑控制下,混配装置中的混合酸、水及各种干添液添药品混合直接产生成品,效率高,成本低廉,是石油勘探开发领域的一大创新和突破,其具有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的进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汤树林,未经汤树林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07120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