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正姿护眼仪有效
申请号: | 201320072485.6 | 申请日: | 2013-02-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3183287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11 |
发明(设计)人: | 张家炳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家炳 |
主分类号: | A61H5/00 | 分类号: | A61H5/00;A61F5/01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3000 江苏省常***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护眼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正姿护眼仪涉及近视防控领域,一种主要用来培养学生的端正坐姿和“伸长胳膊读写看,能看清楚尽量远”等正确读写姿势习惯,适用于不同身高人群在看书写字及用电脑看电视等各种近距离作业场合中变看近为看远,防控眼睛近视发生发展的仪器。
背景技术
原全国学生近视眼防治工作组组长徐广第主编的《眼科屈光学》中明确指出:引起近视眼的原因有遗传和环境两大因素,近视作业等环境因素为主要原因。因此,防治近视眼应从改善学生的学习环境和减少看近物或防止过度调节着手。
作为我国逆转近视眼的实践者、先驱者和倡导者之一的王天运经过三十年的不断探索后所总结出来的“王氏全方位近视综合疗法”中强调的也是以改变视觉环境和不良习惯为中心,行为矫正,预防为主,引导学生克服在读写看玩等方面的诸多陋习,培养在学习生活中“伸直胳膊读写看,能看清楚尽量远”等正确的行为习惯。
从目前青少年视力健康的实际情况看,发生近视的主要原因为:因学习任务重及压力大导致大部份学生超长时间近距离用眼甚至因自控能力差加上家长的疏忽而发生的趴着写字等错误读写看姿势、视距为20厘米左右甚至更短的超近距离用眼,缺少锻炼及手机等电子产品对眼睛的伤害等等。因为看书学习充满整个青少年时期,所以培养正确读写看姿势、尽量减少学习生活中的看近因素、养成能看清楚尽量远的行为习惯为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的主要任务,同时 加强身体锻炼特别是室外锻炼及控制使用电子产品等。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在上述背景下制作的一种正姿护眼仪,由支架与内含物像采集显示装置的光学系统箱组成,其特征在于直接对准视标物的物像采集装置与目镜孔在光学系统箱的同一侧向,符合眼科屈光学,使用简单,能够在不影响学习的情况下培养学生的正确读写看姿势,改变学习生活中的过多看近为看远,养成远视的行为习惯,预防发生近视,减缓近视加深发展,取得很好的近视防控效果。
上述正姿护眼仪,正姿功能主要体现在:一是支架上装有可调装置,使用时通过调节旋扭来调整光学系统箱的位置或高度。让使用者必须端正坐姿才能通过目镜孔查看视标;二是光学系统箱内装有可调装置,且视标物像采集或显示装置的位置或角度可调,使用时通过调节旋扭来调整视标物像采集装置的位置或角度来限定视野范围,让使用者必须尽可能的伸长手臂拿书握笔来实现,既不能偏头也不能前趴,故能端正姿势,防驼背,预防脊柱弯曲,固定视标与眼睛的距离。
近视防控功能主要体现在一是光学系统箱内有滑轨,通过调节旋扭来改变视标物像采集与显示装置之间的距离,即调整光路长距离,在能看清不疲劳的情况下尽量拉长距离,变看近为看远,二是在光路长固定的情况下,目镜为综合使用者眼睛的屈光状况及视标物与眼睛的光路总长等因素来专门配制的镜片或镜片组,可为棱镜式复合透镜,防止过度近视矫正,放松视近调节与相应集合,眼睛处于调节放松的视觉状态,这样能够让青少年在不影响学习的情况下预防发生近视,减缓近视加深发展。
另外固定视标,使用者可以通过改变光路长距离,让眼睛交替看远看近,进 行三联运动,锻炼提高眼内外肌的调节能力,防控近视眼的发生发展;还可以自检视力状况及准确的测定眼睛的远视点。
本发明因为直接采集视标物像的装置与目镜孔在光学系统箱的同一侧向,使用者能得到与直视一样的视觉体验,愿意持久使用;也因可以调整高度和可视范围,故能适应不同身高的有视近需求的人群及看书写字、用电脑看电视等各种视近作业场合,均能取得不错的视力保护效果。
附图说明
图1、图2和图3均为本发明正姿护眼仪的部分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但不作本发明的实施限制。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为支架,可以通过旋转5调节旋扭来改变光学系统箱的高度;10为光学系统箱,包含反射镜组、物镜、目镜及可调装置等;11为滑轨,方便改变反射镜间距离;2为初次反射镜,直接采集视标物像,与目镜孔在光学系统箱的同一侧向,可以通过旋转6调节旋扭来改变位置;3为二次反射镜,显示视标物像,可以通过旋转7调节旋扭或8调节旋扭来改变位置;4为目镜,综合使用者眼睛的屈光状况及视标物与眼睛的光路总长等因素来专门配制的镜片或镜片组,可为棱镜式复合透镜;9为物镜,可为平光镜或功能性镜片;L1为视标到初次反射镜的光路长,L2为初次反射镜与二次反射镜间的光路长,L3为二次反射镜到目镜的光路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家炳,未经张家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07248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