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梯有效
申请号: | 201320072871.5 | 申请日: | 2013-02-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079486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24 |
发明(设计)人: | 松本壮史;渡边诚治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6B11/02 | 分类号: | B66B11/02;F16F15/02;F16F15/08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党晓林;王小东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梯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在轿厢底与支承架之间设有防振部材的电梯,所述支承架设在该轿厢底的下侧以支承轿厢底。
背景技术
电梯的轿厢由容纳乘客的轿厢室和支承轿厢室的轿厢架构成。由于电梯的移动,导轨或绳索的振动传递至轿厢架。为了改善电梯的乘坐舒适度,通常,在轿厢室底面部的轿厢底与轿厢架的支承架之间设置作为防振部材的防振橡胶。该防振橡胶以在圆形或方形的橡胶的上下方粘接有钢板的状态来使用。
通常,由于轿厢底是钢制件,因此,轿厢底的质量较大,为了确保用于支承轿厢底的轿厢架的强度,轿厢架自身也变得较重。
由此,由于电梯整体的质量增加,使得轨道或曳引机也变得较大,从而导致成本上升。
因此,专利文献1的结构为,为了实现轿厢底的轻量化,以框架包围轻质且高强度的由铝制蜂窝状物构成的面板的周围,并以平板覆盖面板、框架的两个面,从而构成轿厢底。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10-265151号公报(图1、图2)
可是,在专利文献1的结构的情况下,轿厢底的两个面被平板覆盖,当在轿厢架与支承架之间设置防振橡胶时,只能从轿厢底的外侧访问。
因此,需要这样的工序:在框架的防振橡胶安装位置周围开设作业用的较大空间的扳手孔,通过该扳手孔将防振橡胶以螺栓紧固的方式固定于轿厢底的角部,从而存在轿厢底的成本上升这样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以解决上述问题为课题,其目的在于获得一种电梯,其无需设计在框架的防振部材的固定位置、即轿厢底的角部开设作业用的扳手孔的工序就能够简单地将防振部材固定于角部。
本实用新型的电梯具备:
轿厢底,其具有截面为矩形的中空且直线状的各框架、和配置在相邻的各个框架之间的角部的空间的插入部材;
支承架,其设在该轿厢底的下侧,并支承轿厢底;以及
防振部材,其设在所述插入部材与所述支承架之间,
所述插入部材具有底面开口的底面开口部,并且,所述插入部材的两个端部分别插入到相邻的所述框架的端部的框架开口部而将框架彼此连结起来,
另外,所述防振部材插入到所述底面开口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电梯,在轿厢底的角部的空间配置的插入部材在底面具有底面开口部,并且,防振部材插入到底面开口部,因此,不需要在轿厢底的角部形成为了固定防振部材而使用的扳手用的作业用孔的工序,就能够简单地将防振部材固定于角部,并且能够缩短轿厢底与支承架之间的空隙尺寸。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1的电梯的轿厢室和轿厢架的立体图。
图2是示出图1的轿厢底的立体图。
图3是沿图2的III-III线的以箭头方向观察的剖视图。
图4是示出图1的轿厢底的角部的分解立体图。
图5是沿图4的V-V线的以箭头方向观察的剖视图。
图6是示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2的电梯中的轿厢底的整体立体图。
图7是图6的轿厢底的角部的分解立体图。
图8是示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3的电梯的轿厢底的角部的仰视图。
图9是沿图8的IX-IX线的以箭头方向观察的剖视图。
图10是示出图8的第1中继部材部、第2中继部材部以及防振橡胶的立体图。
图11是示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4的电梯中的轿厢底的重要部位分解立体图。
图12是从下侧观察图11的插入部材时的立体图。
图13是从下侧观察图11的插入部材时的X-Z平面图。
图14是沿图13的XIV-XIV线的以箭头方向观察的剖视图。
图15是从下侧观察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5的电梯中的插入部材时的立体图。
图16是从下侧观察图15的插入部材时的X-Z平面图。
图17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6的电梯中的轿厢底的重要部位分解立体图。
图18是示出图17的插入部材的分解立体图。
图19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7的电梯中的轿厢底的重要部位分解立体图。
图20是示出图19的插入部材的分解立体图。
图21是将图19的插入部材组装至轿厢底的角部时的轿厢底的局部立体图。
标号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菱电机株式会社,未经三菱电机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07287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光收发一体组件
- 下一篇:刀具及自动刀具更换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