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汽车双筒磁流变减振器有效
申请号: | 201320074356.0 | 申请日: | 2013-01-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3098721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31 |
发明(设计)人: | 贾永枢;翁茂荣;岑慎洪;王忠亮;刘妍玲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浙江稳达减振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F9/53 | 分类号: | F16F9/53;F16F9/3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25000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 双筒 流变 减振器 | ||
本发明属于车辆工程领域,特别地涉及汽车的减振器技术。
现有汽车被动悬架的减振器阻尼力是不可调控的,振动阻尼效果很难满足乘座的舒适性和安全性要求。为此,国外开发了一种基于可控阻尼的磁流变减振器的半主动悬架系统。磁流变减振器利用磁流变液在外加磁场控制下的粘度可控性,实现阻尼力的可调控制。目前,我国在这方面还处于研发阶段,也未见市场推广应用的报道,对双筒式磁流变减振器的研究内容较少,研究的大多是单筒充气式或剪切模式的双筒磁流变减振器,存在原有结构尺寸约束下工艺复杂和磁场利用率低等问题。
在现有汽车被动悬架双筒式液压减振器的基础上,为了使结构变动最小,本发明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流动模式的汽车单出杆、双筒式磁流变减振器的结构与设计原理。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双筒磁流变减振器,本发明汽车双筒磁流变减振器采用基于流动模式的双筒式结构,能够方便地在现有汽车被动悬架双筒式液压减振器的基础上获得应用。
一种汽车双筒磁流变减振器,主要包括:自锁螺母、防尘盖、油封、导向器、导向衬套、弹簧座、活塞杆、内筒、贮油筒、活塞总成和底阀总成、底盖;所述活塞杆的一端连接所述自锁螺母,另一端连接所述活塞总成,所述活塞总成位于所述内筒中;所述内筒固定于所述贮油筒内部,其上部依次固连有导向衬套、导向器及油封,其下部固连有所述底阀总成;所述贮油筒的上部固连有所述防尘盖,其中间部位固连有所述弹簧座,其下部固连有所述底盖;所述活塞总成包括:上盖、下盖、活塞环、摩擦带、励磁线圈和铁芯,所述励磁线圈绕制于所述铁芯的外部,所述励磁线圈的外部设置有绝缘层,所述上盖和下盖分别固连于所述活塞环的上端、下端,所述摩擦带位于所述所述活塞环的外侧,所述铁芯位于所述上盖和下盖的中间部位;所述上盖的上部设置有外螺纹并向上延伸形成光轴段,所述活塞杆上设置有和所述外螺纹相匹配的内螺纹及和所述光轴段相匹配的孔。
优选地,所述铁芯上沿着其中心轴线的方向上设置有若干个长小孔,所述下盖上设置有和所述长小孔相匹配的短小孔;所述活塞总成上还包括弹簧和阀片,所述弹簧和阀片设置于所述上盖和铁芯之间,所述阀片贴于所述铁芯的上段上;所述弹簧的一端接触所述上盖的上盖下表面,其另一端接触所述阀片。
优选地,所述长小孔的数量为个,并均布于所述铁芯中心轴线的四周。
优选地,所述长小孔的直径为1.8mm至2.2mm。
优选地,所述铁芯的上端面上设置有向内部凹进、结构为长方体的上凹槽,所述上盖下表面上设置有向下凸起的圆形柱,所述圆形柱和所述上盖同轴,在所述圆形柱的端面上向轴线方向进一步延伸出结构为长方体的上盖方形座;所述铁芯和上盖同轴布置,所述上凹槽和上盖方形座的结构位置相互匹配。
优选地,所述铁芯的下端面上设置有向内部凹进、结构为长方体的下凹槽,所述下盖的下盖上表面上设置有向上凸起、结构为长方体的下盖方形孔;所述铁芯和上盖同轴布置,所述下凹槽和下盖方形孔的结构位置相互匹配。
优选地,所述铁芯的下端面上设置有向内部凹进、结构为长方体的下凹槽,所述下盖的下盖上表面上设置有向上凸起、结构为长方体的下盖方形孔;所述铁芯和上盖同轴布置,所述下凹槽和下盖方形孔的结构位置相互匹配。
优选地,所述圆形柱的端面和所述铁芯的上端面铁芯上表面相配合;所述阀片设置于所述圆形柱的外部,其二者之间留有间隙。
优选地,所述铁芯上设置有连通所述上凹槽及中轴段外表面的斜孔。
优选地,所述励磁线圈绕制于所述中轴段上,所述斜孔向所述中轴段外表面的方向延伸,和所述上段相交,在所述上段的下表面上形成开口槽,所述开口槽向所述励磁线圈的方向敞开。
优选地,所述上盖上设置有和所述斜孔相通的中心孔,所述活塞杆上设置有和所述中心孔相通的通孔。
优选地,由所述铁芯的外侧和所述活塞环的内侧形成阻尼通道,所述下盖上设置有和所述阻尼通道相通的下盖U型孔,所述下盖U型孔的数量为4个并相对于所述下盖的中心轴线成均匀布置。
优选地,在所述活塞环中部的外表面上设置有向内部凹进的环形槽,所述环形槽里面设置有摩擦带,所述摩擦带的宽度和所述环形槽的宽度向匹配,所述摩擦带的厚度大于所述环形槽的深度。所述活塞环的上内环的结构和所述上盖的上盖外圆面相配合,所述上盖下表面和所述活塞环的上止推面相配合,所述上盖的上盖上表面的周边设置上翻边;同样地,所述活塞环的下内环的结构和所述下盖的下盖外圆面相配合,所述下盖上表面和所述活塞环的下止推面相配合,所述下盖的下盖下表面的周边设置下翻边。
和传统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浙江稳达减振器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浙江稳达减振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07435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甲胎蛋白快速定量免疫层析检测试剂盒
- 下一篇:输液固定手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