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石油平台潜海水泵及其电缆的扶正保护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076225.6 | 申请日: | 2013-02-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3098253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31 |
发明(设计)人: | 李世强;马超;李娟;刘勇;高向东;燕金刚;林文;马庆春;于勐;杨洪亮;李长勇;周俞良;肖涛;李龙;李兴福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海洋采油厂 |
主分类号: | F04B53/00 | 分类号: | F04B53/00 |
代理公司: | 东营双桥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7107 | 代理人: | 周京兰 |
地址: | 100728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石油 平台 海水 及其 电缆 扶正 保护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石油平台潜海水泵的安装部件,特别是石油平台潜海水泵及其电缆的扶正保护装置,起到扶正潜海水泵,保护潜海水泵电缆的作用。
潜海水泵是海上石油平台消防系统和生产系统的重要设备,为平台消防和生产系统提取海水水源,一般垂直安装在平台甲板面以下20米左右的固定井筒中。潜海水泵浸没在海水中,中间有管道与甲板以上的工艺流程连接,潜海水泵的动力设备是潜水电机,从电机引出电缆与平台甲板上的供电设施相连。在潜海水泵不运行时,受海上恶劣环境影响,潮流和涌浪会对潜海水泵进行冲击,造成潜海水泵及其连接管道晃动严重;在潜海水泵运行时,因其流量和落差大,再加上潮流和涌浪的作用,设备及连接管道晃动更为严重,来回摆动幅度更大。长时间晃动及潜海水泵自身振动容易造成以下问题:一是流程连接螺栓松动,导致泵体脱落掉入海底;二是电缆磨损及电缆与潜水电机接头松动,造成电缆绝缘层破损和电缆接头处进水,进而导致潜水电机烧毁,影响平台生产安全。为避免上述情况的发生,需要制造潜海水泵及其电缆的扶正保护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制造石油平台潜海水泵及其电缆的扶正保护装置,对潜海水泵起到扶正作用,避免晃动,同时有效防护潜海水泵的电缆,防止磨损。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减少维修费用,降低生产成本。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制造石油平台潜海水泵及其电缆的扶正保护装置,对潜海水泵起到扶正作用,避免晃动,同时有效防护潜海水泵的电缆,防止磨损。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减少维修费用,降低生产成本。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石油平台潜海水泵及其电缆的扶正保护装置的扶正本体是半圆形对合体,其内弧面设有电缆卡槽,其外周设有扶正块,扶正本体与扶正块通过连接筋板连接,在其对合处的连接筋板上设有固定螺孔,两个扶正本体通过固定螺孔中的固定螺栓对合;对合后的两个扶正本体的内径与潜海水泵的外径相同,其外径与所装入的固定井筒内径相同。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1、本实用新型可对潜海水泵各个方向进行均匀的扶正,减少因潮流、涌浪、泵运转时的自身振动造成的泵及连接管线晃动、螺栓松动,避免泵体损坏和泵体脱落入海,避免损失。2、本装置设计有电缆卡槽,可以对电机引出电缆进行有效防护,防止电缆磨损和电缆接头进水烧毁潜水电机的情况发生,延长了设备的使用寿命,减少了维修和更换设备的费用,达到了安全生产的目的。3、安装简单、工作可靠,本实用新型解决了恶劣海况条件下对潜海水泵及其电缆的保护问题。
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述,参见附图。石油平台潜海水泵及其电缆的扶正保护装置的扶正本体1是半圆形对合体,其内弧面设有电缆卡槽4,其外周设有扶正块2,扶正本体1与扶正块2通过连接筋板连接,在其对合处的连接筋板上设有固定螺孔3,两个扶正本体1通过固定螺孔3中的固定螺栓对合;对合后的两个扶正本体1的内径与潜海水泵的外径相同,其外径与所装入的固定井筒内径相同。扶正块2是弧形护板,其外弧面与固定井筒内壁吻合,可对潜海水泵有效扶正。电缆卡槽4设置在扶正本体1内弧面的中部,其内径与潜海水泵电缆的外径相符,可使水泵的电缆从中穿过,对水泵电缆起到固定作用。扶正本体1的厚度设在10mm-20mm之间,其高度设在100mm-200mm之间。将两套本实用新型安装在潜海水泵与电机的连接法兰处以及潜海水泵的出口处,对潜海水泵及其电缆有效保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海洋采油厂,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海洋采油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07622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