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流维持电路有效
申请号: | 201320077658.3 | 申请日: | 2013-02-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3104397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31 |
发明(设计)人: | 王培峰;黄加计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市泛友实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3K19/00 | 分类号: | H03K19/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2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流 维持 电路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维持电路,特别是涉及一种电流维持电路。
现有电路中电流不均衡,会影响电性能。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电流维持电路,其保持电流均衡,不影响电性能。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电流维持电路,其特征在于,其包括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第四电阻、第五电阻、第六电阻、第七电阻、第八电阻、第一电容、第二电容、第三电容、第一可控硅、第二可控硅、第一三极管、第二三极管、第三三极管、电感,第一电阻与第二电阻并联,第三电阻与第一电容并联,第三三极管的发射极与第一可控硅连接,第三三极管的集电极与第三电阻连接,第三三极管的基极与第八电阻连接,第三电容与第一可控硅并联,第二可控硅与第七电阻并联,第四电阻与第七电阻串联,第五电阻与第二电容串联,电感与第二三极管的漏极连接,第二三极管的源极与第六电阻连接,第一三极管的源极与第四电阻连接,第二三极管的栅极与脉宽调制端连接。
优选的,所述电感与一个输入端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五电阻与一个交流端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五电阻与一个交流端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电流维持电路保持电流均衡,不影响电性能。
图1为本实用新型电流维持电路的电路图。
下面结合附图给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电流维持电路,包括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第四电阻R4、第五电阻R5、第六电阻R6、第七电阻R7、第八电阻R8、第一电容C1、第二电容C2、第三电容C3、第一可控硅ZD1、第二可控硅ZD2、第一三极管Q1、第二三极管Q2、第三三极管Q3、电感L1,第一电阻R1与第二电阻R2并联,第三电阻R3与第一电容C1并联,第三三极管Q3的发射极与第一可控硅ZD1连接,第三三极管Q3的集电极与第三电阻R3连接,第三三极管Q3的基极与第八电阻R8连接,第三电容C3与第一可控硅ZD1并联,第二可控硅ZD2与第七电阻R7并联,第四电阻R4与第七电阻R7串联,第五电阻R5与第二电容C2串联,电感L1与第二三极管Q2的漏极连接,第二三极管Q2的源极与第六电阻R6连接,第一三极管Q1的源极与第四电阻R4连接,第二三极管Q2的栅极与脉宽调制端(Pulse Width Modulation,PWM)连接。电感L1与一个输入端(INPUT)连接。第五电阻R5与一个交流端(VCC)连接。
当脉宽调制端占空比小时,单位时间内第二三极管Q2导通时间短,流经第二三极管Q2、第六电阻R6、第七电阻R7电流变小,第七电阻R7压降变小,第三三极管Q3截止,第一三极管Q1导通,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一三极管Q1、第四电阻R4、第七电阻R7构成回路,产生维持电流,即保持电流均衡,不影响电性能。当脉宽调制端占空比大时反之,第一三极管Q1截止,断开维持电流,以提升效率。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各种改型和改变。因此,本实用新型覆盖了落入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的范围内的各种改型和改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市泛友实业有限公司,未经苏州市泛友实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07765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信号调理电路
- 下一篇:一种新型电磁兼容滤波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