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含地址识别的总线式照明控制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077666.8 | 申请日: | 2013-02-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3151822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21 |
发明(设计)人: | 陈一飞;刘柏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H05B37/02 | 分类号: | H05B37/02 |
代理公司: | 北京众合诚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6 | 代理人: | 史双元 |
地址: | 100193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地址 识别 总线 照明 控制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智能照明控制技术范围,特别涉及一种含地址识别的总线式照明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照明控制系统是建筑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现代智能建筑要求照明控制系统在提供良好的舒适光环境的同时,还要达到绿色节能的效果。随着智能化高度发展,传统照明控制方式和基于DDC的自动照明控制方式由于其耗费电缆多、施工安装复杂、自动化程度低等缺点,已逐渐被智能照明控制方式所取代。
基于现场总线的智能照明控制方式其控制线路结构简单、节省电缆、负载量大、便于维护改造,并且可通过软件设置实现照明控制智能化。现已应用于照明控制的总线协议有:ACN总线、Art-net总线、Dynet总线、DALI总线、EIB总线、DMX512总线、HBS总线、C-Bus总线等。诸多总线技术有其各自的优点也有其局限性,由于技术及市场等原因这些总线技术很难统一到一个标准上。
基于以上照明控制发展现状,我们有必要研究一种新型的适合建筑室内照明、节能效果好的总线照明控制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传统照明控制方式和基于DDC的自动照明控制方式由于其耗费电缆多、施工安装复杂、自动化程度低等缺点而提供一种含地址识别的总线照明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上位机控制部分1、MCU(微控制单元)及1-Wire总线网络驱动部分2和1-Wire总线节点控制部分3;
所述上位机控制部分包括上位机服务器以及CAN总线,上位机服务器通过CAN总线与MCU之间进行串口通信;
所述MCU及1-Wire总线网络驱动部分包括:MCU和1-Wire总线驱动模块(DS2482-100)连接,MCU通过红外遥控器与可选址遥控发射器无线连接;
所述1-Wire节点控制部分由1-Wire总线(双通道可编程I/O芯片DS2413)分别连接1-N个开关驱动模块;各开关驱动模块连接各自的受控负载及工作电源;受控负载包括照明装置、继电器及指示灯。
所述N为正整数。
所述1-Wire总线驱动模块中的DS2482-100芯片是I2C总线(上位机总线协议)与1-Wire总线(1-Wire从器件总线协议)的桥接器件,可直接与标准或快速(400kHz最大值)的I2C主机连接,完成I2C主机和任意下游1-Wire总线从器件之间的双向总线协议转换。
所述标准I2C主机的频率最大值为100kHz;快速I2C主机的频率最大值为400kHz。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针对现有照明控制系统存在的缺点与不足而研发的可寻址照明控制器。利用1-Wire总线技术实现长距离、点对点的多路遥控,构建了遥控接收和可寻址主控制器以及基于1-Wire总线的可控对象接收器,省去了以往点对点无线遥控的接收控制器。并且只通过1根控制总线来完成对目的被控对象的控制,大大节省了系统的I/O资源,系统布线简单、成本低廉。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含地址识别的照明控制器性能稳定,便于总线扩展和维护,对开关量控制有很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附图说明
图1为照明控制器系统的总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芯片DS2482-100的连接示意图。
图3为芯片DS2413的连接示意图。
图4为MCU及1-Wire总线网络驱动部分的连接示意图。
图5为1-Wire总线节点控制部分的连接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含地址识别的总线照明控制装置。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图1为照明控制器的系统总体结构示意图。该装置包括上位机控制部分1、MCU(微控制单元)及1-Wire总线网络驱动部分2和1-Wire总线节点控制部分3;
所述上位机控制部分包括上位机服务器以及CAN总线,上位机服务器通过CAN总线与MCU之间进行串口通信;主要完成与MCU之间的串口通信,进而实现对远程设备的控制及数据采集,串口通信协议采用RS232串行连接标准。上位机服务器可安置于系统控制室,并通过CAN总线与MCU通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农业大学,未经中国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07766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