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茶青晾架中的新型套筒有效
申请号: | 201320077827.3 | 申请日: | 2013-02-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3167946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04 |
发明(设计)人: | 陈亚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亚华 |
主分类号: | A23F3/06 | 分类号: | A23F3/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62411 福建省***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茶青晾架 中的 新型 套筒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茶叶加工设备领域,涉及一种茶青晾架中的新型套筒。
背景技术
在南方的很多丘陵地带都会种植茶树,而且不同的地区会有不同的茶叶品种,这些产茶地区不仅具有悠久的制茶历史和独特的制茶工艺,而且生活在这些地区的人们都有饮茶和品茶的习惯,茶叶是一种很好的保健饮品,饮茶有益于人体健康,茶汤不仅能降血脂、提神醒脑、助消化,而且茶叶产业还能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另外,人们聚在一起泡茶和品茶还能促进人际关系的交往。
由于茶叶中富含多种营养物质,所以对茶叶的加工步骤和制作工艺就提出了较高要求,整个加工过程若是全部通过机械方式来进行操作的话,虽然会具有加工速度快、数量大、省时省力等特点,但是,这种全机械操作方式不仅会使茶叶流失大量的营养物质,而且也会影响茶汤的口感和色泽,最终就会影响到茶叶的质量和经济效益。
因此,为了保证茶叶的品质和口感,仍然需要采取一些传统的手工制作工艺,这些手工制作工艺也常常运用到一些必备的工具,现有常用的茶叶晾架均是将圆形竹扁放在户外自然晾晒或者多个叠放在室内的竹架上,这种室外晾晒方式不仅占用有限的空间,而且易受天气状况影响,室内晾晒也会由于叠放空间太挤而导致透风不顺畅,使得晾干的效果不理想。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所存在的占用空间、易受户外天气影响、叠放太拥挤、透风不顺畅、晾干效果不佳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茶青晾架中的新型套筒,它具有结构新颖、操作简便、空间利用率高、晾晒的数量多、透风顺畅、水份晾干效果明显的特点。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如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茶青晾架中的新型套筒,它是由多个套筒组成,其结构特征在于,多个套筒自上而下分别套入立杆中,每个套筒均呈中空的圆柱体状,每个套筒的顶面均设置有多个定位凹槽,每个套筒的底面均设置有多个凸出的定位条,每个套筒的外侧面均固定连接有多个筒状杆套,每个筒状杆套与不同方向的定位凹槽一一对应,每个套筒底面的定位条能与下一个套筒顶面的定位凹槽一一对应,每个筒状杆套侧面均设置有一对定位孔。
本实用新型通过与晾架的配合使用能实现同时放置更多的竹扁的目的,而且能将多个纵向的竹扁以螺旋方式排列,这样就使设置上下竹扁之间的透风间隔空间变得更加地灵活。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它具有结构新颖、操作简便、空间利用率高、晾晒的数量多、透风顺畅、水份晾干效果明显的特点。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立体分解结构透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一种茶青晾架中的新型套筒,它是由多个套筒1组成,其特征在于,多个套筒1自上而下分别套入立杆中,每个套筒1均呈中空的圆柱体状,每个套筒1的顶面均设置有多个定位凹槽11,每个套筒1的底面均设置有多个凸出的定位条12,每个套筒1的外侧面均固定连接有多个筒状杆套13,每个筒状杆套13与不同方向的定位凹槽11一一对应,每个套筒1底面的定位条12能与下一个套筒顶面的定位凹槽11一一对应,每个筒状杆套13侧面均设置有一对定位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亚华,未经陈亚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07782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