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超声波衍射时差法检测夹具有效
申请号: | 201320080781.0 | 申请日: | 2013-02-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3133035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14 |
发明(设计)人: | 冷小琪;李兴华;杜迎九;叶龙;魏鹏;周保国;罗仁安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泰克尼林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29/22 | 分类号: | G01N29/22;G01N29/26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维邦知识产权事务所 44269 | 代理人: | 王昌花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超声波 衍射 时差 检测 夹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超声波衍射时差法检测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超声波衍射时差法检测夹具。
背景技术
超声波衍射时差法(TOFD)检测设备在对石油化工、火电、水电、海洋工程及核电建设等设施的检测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现有超声波衍射时差法检测设备通常采用一个简单的夹具来连接探头对工件表面或者结构表面进行检测,由于夹具固定不动,在检测的时候,探头的灵活性较差,当工件表面不平或者突变时,探头和工件不能很好地贴合检测,从而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超声波衍射时差法检测夹具,能够根据被检测工件表面的情况,灵活地调整探头到达适当的长度,使探头与被测工件表面或者结构表面更好地贴合进行检测。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超声波衍射时差法检测夹具,包括安装有探头的探头组件;用于安装至扫查杆上的支架壳体,支架壳体上设有插孔;设于插孔内的弹簧,弹簧的一端抵顶于插孔的内底壁上;及弹性地安装于插孔内的销杆,销杆的始端抵顶于所述弹簧的另一端,销杆的末端设有所述探头组件。
进一步的,插孔的开口处设有止挡部,销杆的始端固设有用于配合所述止挡部以防止销杆滑出的固定块。
进一步的,销杆的末端设有第一连接块,第一连接块固设于第二连接块上,探头组件借由夹块螺丝转动地连接于第二连接块。
进一步的,探头组件包括具有两夹臂的探头夹块和安装于探头夹块的两夹臂的末端的探头;其中,夹块螺丝穿过两夹臂的公共端对应通孔使探头夹块可转动地安装于第二连接块上。
进一步的,所述探头夹块呈“U”形,其两夹臂相正对地位于两侧。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是:销杆通过弹簧的弹性作用进行伸缩,实现了安装在销杆末端的探头组件灵活伸缩,探头始终保持与被检工件表面贴合的状态, 有效提高了检测效率和准确率;借由夹块螺丝将探头组件转动地连接于第二连接块,探头角度灵活调整至与被检工件表面相适应,进一步提高了检测效率和准确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超声波衍射时差法检测夹具的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超声波衍射时差法检测夹具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结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考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超声波衍射时差法检测夹具,包括支架壳体10、弹簧20、销杆30及安装有探头的探头组件。
支架壳体10用于安装至扫查杆上,支架壳体10上设有插孔(图未示),插孔的开口处设有止挡部;支架壳体10上还设有用于将超声波衍射时差法检测夹具安装固定至扫查杆上的螺丝孔。
弹簧20设于插孔内,弹簧20的一端抵顶于插孔的内底壁上。
销杆30弹性地安装于插孔内,销杆30的始端抵顶于所述弹簧20的另一端,所述始端还固设有用于配合所述止挡部以防止销杆30滑出的固定块31。销杆30的末端设有所述探头组件。具体地,销杆30的末端设有第一连接块32,第一连接块32通过螺丝固设于第二连接块33上,探头组件借由夹块螺丝34转动地连接于第二连接块33。
探头组件包括具有两夹臂的探头夹块40和安装于探头夹块40的两夹臂的末端的探头。具体地,所述探头夹块40呈“U”形,其两夹臂相正对地位于两侧。通过夹块螺丝34穿过两夹臂的公共端对应通孔使探头夹块40可转动地安装于第二连接块33上。
综上所述,所述探头夹块40能够相对于第二连接块33进行360°旋转,探头通过所述探头夹块40可以根据被检测工件的表面情况,适当地调整角度进行灵活的检测。所述探头组件固定在销杆30上,弹簧20弹性地抵顶于销杆30始端,使得探头组件灵活地伸缩,探头始终保持与被检工件表面贴合的状态;销杆30的始端固设有固定块31,配合所述插孔的止挡部防止销杆30从支架壳体10滑出脱落;通过本实用新型的超声波衍射时差法检测夹具的探头的灵活旋转和收缩可以实现探头在检测工件的时候根据工件表面的实际情况,进行探头角度以及探头与工件表面之间的长度的调整,既方便又提高了检测效率和准确率。
以上所述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泰克尼林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泰克尼林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08078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