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光电仪器光窗多点复位防护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320082816.4 | 申请日: | 2013-02-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3118510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07 |
发明(设计)人: | 王新夏;柯重荣;王建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省光学技术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12B17/00 | 分类号: | G12B17/00 |
代理公司: | 福州智理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5208 | 代理人: | 林捷华 |
地址: | 350013 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光电 仪器 多点 复位 防护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光电仪器光窗多点复位防护机构,尤其适用于公安、边防、武警、机场等重要地点激光红外夜视系统类光电仪器的光窗防护,也适用于其它需要多次使用的安防监控类光电仪器光窗的防护,也可应用于其它需要对光窗进行多次使用、防护的光学镜头类光学仪器。
背景技术:
目前,在光电仪器领域,需要对光窗防护多次使用时,主要采用螺纹连接或过盈配合的防护盖设计。前者存在的主要缺陷:1、若用粗牙螺纹则增大了整机体积、重量和外形尺寸。2、若用细牙,因光窗面积大,则操作较困难,易滑牙。后者存在的主要缺陷:1、若用硬性材料,则对机身造成磨损,易失效。2、若用软性材料,则需采用成型技术,成本高。而且,前后两者都存在一个共同的缺点,防护盖与机身分离,携带不便,易丢失。若用绳索等将防护盖与机身连接,造成操作、使用不方便。
针对光电仪器光窗的防护,要克服上述缺陷,尤其是类似这种100~200mm大光窗的多次防护,由于其体积大、重量重,机构的可行性和可靠性是设计的难点。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上述缺陷,将防护机构与光窗筒体连为一体,可反复使用,并实现多点复位的光电仪器光窗多点复位防护机构。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光电仪器光窗多点复位防护机构,包括用以固定在光窗筒体上的支架、防护盖和弯臂,防护盖固定在弯臂上,弯臂轴定位支架上,其特征是支架具有一与光窗筒体外沿吻合的底座和凸设在底座上的两个同轴度的轴座,第一轴座开设有圆形通孔,第二轴座端面开设有直槽口;弯臂具有一轴套和与之连体用以固定防护盖的固定座,所述轴套借助一与之相定位的内筒,轴定位在两轴座间;内筒内依次安装有扁头、端面凸轮、弹簧和堵头;所述的扁头一端具有一与第二轴座直槽口吻合的扁平头,另一端为带圆弧面的扁圆头,中间连体一圆盘,借助圆盘限制在内筒内侧,而扁平头穿过内筒的端部并插入所述的直槽口中,由第二轴座约束扁头;端面凸轮径向定位在内筒上,其端部的凸轮面抵触在所述的扁圆头上;堵头固定在内筒的端部,使得弹簧保持端面凸轮的凸轮面始终抵触在扁圆头上。由凸轮面与扁圆头配合,达成多点复位的功能。
所述内筒轴向开设有长槽,锁固在端面凸轮上的限位钉的钉头和垫片没设在该长槽之中,所述的垫片可在该长槽中做轴向滑动,保持端面凸轮轴向移动的灵活性。
所述支架的前方固定一挡块,该挡块包设在光窗筒体的前端面上。
所述第一轴座外设有座盖。
所述第一轴座和第二轴座的外端面上分别配设有装饰盖。
所述端面凸轮的凸轮面在圆周上设有两个对称的凸轮,每个凸轮占用120度的圆心角,所述的凸轮处于120度圆心角的中部位置,两侧为与扁圆头吻合的圆弧凹槽。使得弯臂能自动翻转至两个设计的角度上,形成可靠和稳定的定位。
本实用新型具有设计合理,结构简单,巧妙利用端面凸轮的特性,达成多点自动复位,且保持打开到位和关闭到位的可靠定位,根据需要也可设计成多点定位结构,以满足不同光窗使用要求。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具体图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图1光窗多点复位防护机构示意图
图2光窗多点复位防护机构剖面示意图
图3弯臂与支架关系立体示意图
图4弯臂与支架关系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5端面凸轮立体示意图
其中
1-防护盖 10-光窗筒体 2-挡块 3-弯臂
31-轴套 32-固定座 4-限位钉 41-垫片
5-内筒 51-堵头 52-长槽 6-扁头
61-扁平头 62-扁圆头 63-圆盘 7-端面凸轮
71-凸轮面 72-凸轮 73-圆弧凹槽 8-弹簧
9-支架 91-第一轴座 92-第二轴座 93-底座
94-直槽口 95-座盖 96-装饰盖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省光学技术研究所,未经福建省光学技术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08281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