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油、水、渣三相分离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082819.8 | 申请日: | 2013-02-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3128249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14 |
发明(设计)人: | 郭旭;赵雄生;于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都市高科(北京)环境科技有限公司;徐文龙;王丽莉 |
主分类号: | C02F1/40 | 分类号: | C02F1/40;B01D21/02;B01D21/24 |
代理公司: | 北京双收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1 | 代理人: | 李云鹏 |
地址: | 100120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三相 分离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城市餐厨垃圾处理设备,特别是涉及一种经湿解处理后的餐厨垃圾的油、水、渣三相分离装置。
背景技术
餐厨垃圾是指宾馆、酒店、企事业单位食堂、学校食堂等单位在食品加工、饮食服务、用餐过程中产生的食物残渣、废弃油脂、过期食品等,由于其成分复杂、含油量高、粘度大,对各组分的分离和分类处理一直是餐厨垃圾进行无害化处理过程中的难点,也是餐厨垃圾实现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处理的核心和关键。
现有技术中只能对其通过简单的机械分选,很难实现餐厨垃圾各组分的有效分离,从而阻碍后续的深度处理如资源回收深加工、有机物生物处理等工序,造成处理设备的效率降低、使用寿命减少。
湿解处理技术,可将餐厨垃圾的粘度降低,增加物料的流动特性,便于物料各组分的分离,而研发一种配置合理、有效的分离装置对湿解处理后物料的分离分选非常重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分离装置,其可对湿解处理后的餐厨垃圾中的油、水、渣进行有效分离。
本实用新型油、水、渣三相分离装置,包括罐体主体,所述罐体主体为保温罐体支撑在机架上,所述罐体主体的顶部设有油相物料出料控制阀,所述油相物料出料控制阀的两边分设有进料口和排气口,油相物料出料控制阀连通溢流堰,所述溢流堰上设有油相物料排料口,所述罐体主体的中下部侧壁上设有水相物料排料口,所述水相物料排料口上方的罐体主体侧壁上还设有水相物料回流进料口,所述罐体主体的底部设有渣料排料口。
本实用新型油、水、渣三相分离装置,其中所述罐体主体的中心轴线垂直于地面。
本实用新型油、水、渣三相分离装置,其中所述罐体主体侧壁上还设有可启闭的通道。
本实用新型油、水、渣三相分离装置,其中所述溢流堰的上方安装有摄像头。
本实用新型油、水、渣三相分离装置与现有技术不同之处在于本实用新型油、水、渣三相分离装置,利用油脂、水、块状物料比重不同静置分层的特点,设置保温罐体主体,根据油、水、渣分层所处的位置,在顶部设置油相物料排料口,中下部设置水相物料排料口,底部设置渣料排料口,并通过设置水相物料回流进料口,采用向罐体主体内注入水相物料的方法将油相物料溢出,再将水相物料、渣料先后排出,使各组分有效分离进入后续处理工序,提高后续处理设备的效率及其使用寿命,减少处理系统的运行成本和总投资,减少对环境资源的占用和污染。
本实用新型油、水、渣三相分离装置中,设置罐体主体的中心轴线垂直于地面,采用立式罐体,相比于卧式罐体对油、水、渣的分离效率及充分性都更高;在罐体主体侧壁上开设可启闭的通道,便于人工对设备进行检查维护;通过溢流堰的上方安装摄像头,有效监察、控制油相物料的排出情况。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油、水、渣三相分离装置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油、水、渣三相分离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油、水、渣三相分离装置包括罐体主体1,罐体主体1为保温罐体,支撑在机架2上,罐体主体1的中心轴线垂直于地面。罐体主体1的顶部设有油相物料出料控制阀3,油相物料出料控制阀3的两边分设有进料口4和排气口5,油相物料出料控制阀3连通溢流堰6,溢流堰6上设有油相物料排料口7。罐体主体1的中下部侧壁上设有水相物料排料口8,水相物料排料口8上方的罐体主体侧壁上还设有水相物料回流进料口9,罐体主体1的底部设有渣料排料口10。
本实用新型油、水、渣三相分离装置,罐体主体侧壁上还设有可启闭的通道11,用于设备检查维护时供维修人员进入,溢流堰6的上方安装有摄像头12。
本实用新型油、水、渣三相分离装置的使用方法是这样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都市高科(北京)环境科技有限公司;徐文龙;王丽莉,未经都市高科(北京)环境科技有限公司;徐文龙;王丽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08281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