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无内胎式轮圈与辐条的快速固定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320083989.8 | 申请日: | 2013-02-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3142271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21 |
发明(设计)人: | 许资胜 | 申请(专利权)人: | 许资胜 |
主分类号: | B60B1/04 | 分类号: | B60B1/04 |
代理公司: | 上海泰能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31233 | 代理人: | 宋缨 |
地址: | 中国台湾台中市清***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内胎 轮圈 辐条 快速 固定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于一种无内胎式轮圈与辐条的快速固定结构,尤指可广泛运用于各式自行车款,以快速组装固定自行车的无内胎式轮圈与辐条。
背景技术
如中国台湾专利证书号I329578所示,传统自行车无内胎轮圈的安装方法及组成结构,其是由以线材端部固定一磁吸件,并将线材另一端以弹性钩穿过接头后以勾设定位;将线材及磁吸件由较大的气嘴孔置入无内胎式轮圈内部空间后,强力磁件吸取磁吸件通过轮辐接孔,再以线材拉引带动接头顺畅以接杆方向进入轮辐接孔;先以作业人员手指定位接头,至施预设拉力于该线材,此时,该线材的弹性钩运用弯曲部变形后令钩部滑入接头轴向贯穿孔,并且快速令弹性钩脱离接头,此时作业人员就能安装辐条(图中未示)于接头的贯穿孔的螺纹上,而完成无内胎轮圈的安装工作。因此,前述无内胎轮圈的安装方法步骤实在过于繁杂,且需耗费相当多的组装时间与成本,尤其在现今景气不佳、工资高涨且微薄利润的情况下,如何提升组装效率,且快速方便组装自行车的无内胎轮圈,是一个相当重要的设计方式。是以,如何针对常见自行车的无内胎轮圈的组装所存在的问题进行研发改进,实为相关业界所需努力研发的目标,本发明人即有鉴于此,乃思量及创作的意念,遂以多年的经验加以开发设计,经多方探讨并试作样品试验,及多次修正改进,乃推出本实用新型。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在于:提出一种无内胎式轮圈与辐条的快速固定结构,节省组装时间与成本,提升整体组装效率。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一种无内胎式轮圈与辐条的快速固定结构,于轮圈与轮毂之间固设有多条辐条,该辐条一端螺锁固定件的一端,并藉由该固定件另端固设于轮圈内环壁所设的多个固定孔,且该辐条另端则固设于轮毂二侧凸缘部的固接孔,其特征在于:该固定件固设轮圈内环壁的固定孔的一端形成有一环设多个轴向剖槽的中空管壁段,该中空管壁段前端形成有一小于该固定孔孔径的第一外径,而该中空管壁段相异于第一外径的预定位置处形成有一大于该固定孔孔径的第二外径,且该中空管壁段的外径由第二外径向第一外径呈渐缩状;藉此,该固定件藉由具弹性的中空管壁段而快速扣固于轮圈内环壁的固定孔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效增益在于利用该固定件环设多个轴向剖槽的中空管壁段具有弹性,直接快速将该固定件的中空管壁段卡入轮圈内环壁的固定孔内,使该固定件扣固在轮圈内环壁的固定孔上,使生产者能更加方便、快速地完成组装自行车的无内胎式轮圈与辐条,进而提升组装效率并减少组装成本与时间。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固定件的立体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固定件的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固定件扣固于轮圈立体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固定件扣固于轮圈剖面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固定件扣固于轮圈另一较佳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同时参阅图1~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是一种无内胎式轮圈与辐条的快速固定结构,于轮圈10与轮毂20之间固设有多条辐条30,该辐条30一端螺锁固定件40的一端,并藉由该固定件40另端固设于轮圈10内环壁101所设的多个固定孔102,且该辐条30另端则固设于轮毂20二侧凸缘部201的固接孔202,该固定件40固设轮圈10内环壁101的固定孔102的一端形成有一环设多个轴向剖槽41的中空管壁段42,该中空管壁段42前端形成有一小于该固定孔102孔径的第一外径43,而该中空管壁段42相异于第一外径43的预定位置处形成有一大于该固定孔102孔径的第二外径44,且该中空管壁段42的外径由第二外径44向第一外径43呈渐缩状;藉此,该固定件40藉由具弹性的中空管壁段42而快速扣固于轮圈10内环壁101的固定孔102上。
其中,该固定件40邻近中空管壁段42设有一环凸部45,该环凸部45外周缘大于该固定孔102的孔径。
其中,该固定件40扣固于轮圈10内环壁101的固定孔102上,该轮圈10内环壁101位于该固定件40的第二外径44与环凸部45之间。
又其中,该固定件40螺锁该辐条30的一端设有内螺纹46,该辐条30相对应设有外螺纹47与该固定件40相互螺锁。
再者,请参阅图6所示,该辐条30的外螺纹47与该固定件40的内螺纹46相互螺锁,该辐条30的外螺纹47螺锁至该固定件40的中空管壁段42,并使该辐条30的外螺纹47端部凸伸出该中空管壁段42的前端,而该中空管壁段42受到该辐条30的外螺纹47的推迫而向外扩张。
藉由上述的结构、组成设计,兹就本实用新型的组装情形说明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许资胜,未经许资胜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08398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