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磁感应加热炉有效
申请号: | 201320084383.6 | 申请日: | 2013-02-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3155748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28 |
发明(设计)人: | 朱林根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州银都铝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C29/04 | 分类号: | B21C29/04 |
代理公司: | 湖州金卫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32 | 代理人: | 裴金华 |
地址: | 313000 浙江省湖州市南***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磁感应 加热炉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加热炉,尤其是一种电磁感应加热炉。
背景技术
传统铝型材挤压模具加热炉通常都是采用电阻炉加热方式,由于电阻炉加热方式难以使模具内外加热到均温状态,使模具在挤压过程中受力不均,容易产生裂纹、裂桥而报废,增加了模具生产成本;且电阻加热炉存在功率大、耗电多、加热时间过长、模具易氧等不足,对电阻发热管的均匀度要求很高,否则会造成局部温度过高现象。
申请号为CN201220007428的专利公开了一种电磁感应加热炉,解决了传统铝型材挤压模具电阻加热炉加热速度慢,模具受热不均匀的问题;但是存在以下缺点,电磁感应加热炉不能根据被加热材料控制温度上升的速度,也不能对被加热材料进行恒温加热,且加热炉不能根据被加热模具的尺寸或形状改变加热高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和不足,提供一种铝型材挤压模具用加热炉,该设备可对被加热模具进行恒温加热,并且能够根据被加热材料控制温度上升的速度。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磁感应加热炉,包括外壳、炉头架、电磁感应线圈、保温层、炉腔,所述炉头架设置在外壳内,所述炉腔设置在炉头架内,所述电磁感应线圈绕装在炉腔上,所述保温层设置在炉腔内壁上,所述炉头架内设置测模机构,所述炉头架的上部设置有驱动所述炉头架升降的升降机构,所述炉头架下部设置有传送机构。
所述测模机构检测炉腔内被加热模具的各项参数,以便调整加热炉的加热方式以及加热时间。
所述升降机构控制炉头架进行上下垂直运动,能够根据被加热模具的形状、尺寸进行调整,更好地对模具进行加热,有利于模具的均匀受热。
作为优选,所述传送机构包括传送机构驱动电机、传动杆和运输平台,所述传动杆连接传送机构驱动电机和运输平台。
通过控制传送机构驱动电机的旋转,转动传动杆从而带运输平台进行前进或者倒退的操作。
作为优选,所述测模机构包括测温装置和热膨胀系数检测装置。
所述测温装置主要用于检测炉腔内的温度,便于随时调整加热炉的加热功率,能够快速的进行加热操作,并恒温控制;热膨胀系数检测装置用于检测被加热模具材料的热膨胀系数,以便根据热膨胀系数调整加热炉的温度上升速度,避免被加热模具开裂。
热膨胀系数指物质在热胀冷缩效应作用之下,几何特性随着温度的变化而发生变化的规律性系数。
作为优选,所述升降机构包括驱动电机和传动杆,所述传动杆连接驱动电机和炉头架。
通过控制驱动电机的旋转,转动传动杆从而带动炉头架进行上升或者下降的操作。
作为优选,所述炉头架与炉腔之间设置散热腔。
在炉头架与炉腔之间设置散热腔有利于对炉腔进行散热,避免过高的温度影响加热炉内的其他部件。
作为优选,所述炉头架的外侧壁上设置散热通孔,所述散热通孔上设置散热风机。
在炉头架的外侧壁上设置散热通孔,散热通孔上设置散热风机之后,对炉头架进行有效散热,避免过高的温度影响加热炉内的其他部件。
作为优选,所述热膨胀系数检测装置设置在炉头架的侧壁上。
将热膨胀系数检测装置设置在炉头架的侧壁上,在减少炉内高温影响的同时,能够有效检测被加热模具的热膨胀系数,便于调整加热炉的温度上升速度,避免被加热模具开裂。
采用了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方案之后,能够根据加热模具的材料,调整加热炉的温度上升速度,避免被加热模具开裂;可根据被加热模具的尺寸和形状调整炉腔高度,灵活性更高;升温速度快,且炉膛内温度均匀,有利于模具均匀受热,且可恒温加热,使得生产过程中安全系数大大提高,设备使用寿命更长,提高了挤压成品率。
附图说明
图1是加热炉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外壳,2、炉头架,21、电磁感应线圈,22、保温层,23、炉腔,3、测模机构, 4、升降机构,41、驱动电机,42、传动杆,5、传送机构,51、传送机构驱动电机,52、传动杆,53、运输平台,6、散热腔,61、散热通孔,62、散热风机。
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州银都铝业有限公司,未经湖州银都铝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08438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