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固定涡轮后排气接管的多功能支架有效
申请号: | 201320087094.1 | 申请日: | 2013-02-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3130224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14 |
发明(设计)人: | 魏晓东;余锦海;周凯华;杨俊;韦斯定;苏文强;蒋国栋;吴英武;刘运强;刘君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西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1N13/08 | 分类号: | F01N13/08;F01N13/18 |
代理公司: | 玉林市振盛专利商标代理事务所 45109 | 代理人: | 邱振泉 |
地址: | 537005 广西壮***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固定 涡轮 排气 接管 多功能 支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固定涡轮后排气接管的多功能支架。
背景技术
涡轮增压器已经普及到许多类型的汽车上,它弥补了一些自然吸气式发动机的先天不足,使发动机在不改变排气量的情况下可以提高输出功率10%以上。对于发动机的排气而言,为不影响发动机性能、结合发动机在整车上的布置情况,发动机燃烧后的高温高压废气经过涡轮增压器之后,通常需要由涡轮后排气接管引出,受结构及工况限制,涡轮后排气接管通常为铸铁件,重量较大,安装方式为一端与增压器口连接,一端与整车的排气管路连接,受力方式为悬臂梁式,因此,涡轮后排气接管时刻处于高温、高压、高振动的工况下,设计中,对其增加辅助支撑非常重要。原有结构中,涡轮后排气接管的辅助支撑支架,其一端通过M10螺栓固定到排气管上,另外一端通过M10螺栓与涡轮后排气接管相连接;另外,为减少进油管的振动,单独设计了进油管支架,其与涡轮后排气接管支架叠装,侧面开有螺纹孔,将进油管管夹安装在上面,以此固定涡轮后排气接管及进油管。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解决在现有的结构中,固定螺栓装配空间狭小,装配困难,难以满足批量生产的需求的和在现有结构中,固定涡轮后排气接管与进油管分别用两个支架支撑,成本较高的,涡轮后排气接管支架与进油管支架叠装,如两支架的贴合面不平或存在油污异物会造成螺栓假性上紧,长时间会出现螺栓容松动,造成支撑失效。需要改进的,并通过整合涡轮后排气接管支架与进油管支架的功能,简化零件,降低零件成本,解决固定螺栓潜在松动问题及解决诸多问题的一种固定涡轮后排气接管的多功能支架。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这样的,一种固定涡轮后排气接管的多功能支架,包括排气管、 排气管罩、 涡轮增压器、 进油管、 涡轮后排气接管、 涡轮后排气接管支架、第一螺栓M10、进油管支架、进油管管夹、第二螺栓M10、螺栓过钉孔E、长腰孔D、通孔F、顶板B、底板A、后板C,其特征在于排气管(1)有排气管罩(2),排气管罩(2)通过涡轮后排气接管支架(6)与涡轮后排气接管(5)连接,其中涡轮后排气接管支架(6)用第二螺栓M10(10)通过底板A(15)的长腰孔D(12)与排气管罩(2)连接,涡轮后排气接管支架(6)通过用第一螺栓M10(7)与涡轮后排气接管(5)连接,进油管管夹(9)夹持进油管(4),进油管(4)并与涡轮增压器(3)连接,涡轮后排气接管(5)与涡轮增压器(3)连接,进油管管夹(9)固定在涡轮后排气接管支架(6)上,底板A(15)的底面与排气管(1)贴合,其上有长腰孔D(12),顶板B(14)的顶面与涡轮后排气接管(5)贴合,其上有螺栓过钉孔E(11),后板C(16)为进油管管夹(9)的安装平面,其上有通孔F(13)。
涡轮后排气接管支架(6)为U形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
1、本实用新型简化了原来双支架支撑涡轮后排气接管的结构,采用直接冲压成型,外形美观,制造工艺简单,零件成本低。
2、本实用新型的支架螺纹孔通过焊接螺母的形式实现,减少了刀具及机加工成本,制造成本低。
3、本实用新型改进了装配工艺,先将涡轮后排气接管支架预装到涡轮后排气接管上,解决其固定螺栓因装配空间不足装配困难的问题,可实现批量生产要求。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构成是这样的:
图1为现有的涡轮后排气接管安装装配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优化后涡轮后排气接管支架安装装配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涡轮后排气接管支架主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涡轮后排气接管支架俯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涡轮后排气接管支架右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涡轮后排气接管支架轴测图。
图1~图6中,排气管(1)、 排气管罩(2)、 涡轮增压器(3)、 进油管(4)、 涡轮后排气接管(5)、 涡轮后排气接管支架(6)、第一螺栓M10(7)、进油管支架(8)、进油管管夹(9)、第二螺栓M10(10)、螺栓过钉孔E(11)、长腰孔D(12)、通孔F(13)、顶板B(14)、底板A(15)、后板C(16)。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最佳实施例是这样的,参照附图,本实用新型多功能支架为U形结构,U形的三个面分别定义为A面、B面、C面, 其中,A面与排气管(1)贴合,其上开有长腰孔D,装配时能沿长腰方向进行调整。B面与涡轮后排气接管(5)贴合,其上开有M10的螺栓过钉孔E。C面为进油管管夹的安装平面,其上开有一个?7的通孔F,在E面的对面对应?7的通孔处焊接了一个M6的螺母F,用于安装管夹支架的固定螺栓。
装配时,用一颗M10螺栓穿过过钉孔E(11)先将涡轮后排气接管支架(6)与涡轮后排气接管(5)连接,进行预装。再将涡轮后排气接管(5)连接到增压器(3)上,然后用一颗M10螺栓穿过长腰孔D(12)将涡轮后排气接管支架(6)支架固定在排气管罩(2)上,最后用1颗M6螺栓将进油管管夹(9)固定到涡轮后排气接管支架(6)上。本实用新型为U形结构,用钢材直接冲压成型,结构简单,外形美观。本实用新型既有支撑涡轮后排气接管的作用,还能起固定进油管的作用,实现多功能。本实用新型的内螺纹通过焊接螺母形式实现,不需要在支架上攻螺纹,减少了刀具及加工需求,制造简单,成本低。本实用新型支架的装配工艺为预装工艺,解决固定螺栓装配空间狭小的问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西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西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08709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带导风罩结构的汽油机
- 下一篇:柴油机排气后处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