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转底炉用排料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088836.2 | 申请日: | 2013-02-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3163487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28 |
发明(设计)人: | 李英;杨占凯;伊英红;张春晓;李建华;张世军;刘刚;黄浩;张伟;杨志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有色(沈阳)冶金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7B13/06 | 分类号: | F27B13/06;F27D3/08 |
代理公司: | 沈阳亚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21107 | 代理人: | 史旭泰 |
地址: | 110141 辽宁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转底炉用排料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转底炉用水冷螺旋排料装置结构的改进。
背景技术
转底炉的特点是炉床转动,物料与炉床相对静止并均匀散布在炉床上,并且料层较薄。现有的排料为单螺旋排料,高温物料随着单螺旋叶片转动,沿螺旋线前进方向进行连续排料。
由于螺旋结构特点,易造成高温物料向两侧散落,使排料不干净。螺旋在高温下作业,磨损快,使用寿命低。当料粒有较大变化或螺旋叶片磨损严重时,物料散落会造成排料不净,排料效率低的问题;而当螺旋叶片与转底炉的炉床距离较大时,残留物料粘结在炉床上,使炉床升高,造成卡阻停机及影响热效率等问题。
专利号为200810238515.X,名称是《高温物料输送螺旋》,其公布了一种转底炉物料输送螺旋,其为了提高螺旋的使用寿命,不仅对螺旋的转轴进行水冷,还对螺旋的叶片进行水冷;这种水冷方式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延长螺旋使用寿命的目的,但是,对螺旋叶片进行水冷会造成叶片厚度过大,排料效果不好;并且,螺旋叶片与转轴连接处的密封,以及叶片之间的水路密封均很难实现;这不仅大幅度增加制造难度,而且经济效益低。
另外,现有的螺旋水冷通常需要定制特殊的旋转接头;这增加了生产成本,还需要经常对旋转接头进行维护和修理,使用不便。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就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易于生产加工,使用寿命长,生产加工方便的转底炉用排料装置。
为实现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包括第一水冷螺旋,其结构要点相对于第一水冷螺旋设置有第二水冷螺旋。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的第一水冷螺旋和第二水冷螺旋的两端均设置于同液压缸相连的升降台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的第一水冷螺旋和第二水冷螺旋均包括具有叶片的空心轴,空心轴的一端同电机相连,空心轴的另一端外设置有轴承支撑;空心轴同轴承支撑相连的一端开口处设置具有进水管的密封套;密封套内设置有固定水管,固定水管的一端伸入空心轴内,固定水管的另一端为出水口。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1、本实用新型由现有的单螺旋排料装置,改为双螺旋的排料装置,大幅度提高了排料效果;并且,由于双螺旋排料装置增大了排料面积,能有效提高产能,因此,第一水冷螺旋和第二水冷螺旋仅需采用1~2头即可,减少物料散落的同时,还降低了生产难度,维护方便。
2、本实用新型通过将第一水冷螺旋和第二水冷螺旋设置于升降台上,当叶片受到磨损时,可通过升降台使第一水冷螺旋和第二水冷螺旋下降,弥补了叶片的磨损;以这种方式提高使用寿命,可以不在叶片上设置水冷结构,大幅度降低螺旋生产难度的同时,叶片的厚度可降低至8~14mm,排料流畅。
另外,通过升降第一水冷螺旋和第二水冷螺旋,还可以适应不同物料的排料要求。
3、本实用新型水冷结构简单、合理,无需使用旋转接头,零部件可自行生产,降低了成本的同时,还减少了维修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剖面图。
图4是图3的A部放大图。
图5是图3的B部放大图。
附图中1为电机、2为升降台、3为空心轴、4为叶片、5为第一水冷螺旋、6为第二水冷螺旋、7为刮刀、8为轴承支撑、9为密封套、10为出水口、11为液压缸、12为固定水管、13为进水管、14外管、15为间隙、16为内管。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包括第一水冷螺旋5,相对于第一水冷螺旋5设置有第二水冷螺旋6。
所述的第一水冷螺旋5和第二水冷螺旋6的两端均设置于同液压缸11相连的升降台2上。
所述的第一水冷螺旋5或第二水冷螺旋6的侧方设置有刮刀7。刮刀7可将散落的物料收拢至第一水冷螺旋5或第二水冷螺旋6处,使第一水冷螺旋5或第二水冷螺旋6可顺利将物料排出,同时刮刀7起清料的作用,避免炉床粘料。
所述的刮刀7设置为弧形齿结构,通过弧形齿,可让适当大小的物料通过,避免卡阻。
所述的刮刀7也设置于升降台2上。延长刮刀7的使用寿命。
所述第一水冷螺旋5和第二水冷螺旋6的叶片4厚度为8~14mm。排料流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有色(沈阳)冶金机械有限公司,未经中国有色(沈阳)冶金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08883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连续炉渗碳淬火回火托架
- 下一篇:具有抗结块功能的干燥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