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可视喉罩有效
申请号: | 201320089036.2 | 申请日: | 2013-02-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3075395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24 |
发明(设计)人: | 夏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夏敏 |
主分类号: | A61M16/00 | 分类号: | A61M16/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3003***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可视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用具,具体涉及一种可以实现内窥功能的可视喉罩。
背景技术
目前,喉罩是80年代中期研制成功并用于临床,国内90年代引入。目前对喉罩的使用已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广泛应用于全身麻醉患者,急诊科、ICU及各科室急救与复苏的患者,困难气道患者,而且,应用范围越来越广。
喉罩具有许多优点:(1)使用简单,可迅速建立人工气道;(2)放置成功率高,未经训练的医护人员的成功率为87%,总成功率99.81%;(3)通气可靠;(4)避免咽喉及气管粘膜损伤;(5)刺激小,心血管反应小;(6)可用于急救。
在实际使用中,当喉罩对位不好,或者需要吸痰,或者经喉罩气管插管,或者改变头颈部位置时,不容易确定位置,因此有必要设置一种能够实现实现内窥功能的喉罩。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可视喉罩,从而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可视喉罩,包括喉罩本体,所述喉罩本体包括通气囊罩和通气管,所述通气囊罩和所述通气管结合一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喉罩本体还包括光纤管道,所述光纤管道设置于所述通气管的一侧,端部设置于所述通气囊罩内,且位于通气管的上方,并且所述光纤管道的端部利用透明材质封闭成为盲端;所述光纤管道内可拆卸式插装有内窥头,所述内窥头利用光纤连接有显示屏。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光纤管道内可以方便的置入和拔出光纤及内窥头。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盲端的透明材质采用透明防雾材质制成,以避免成雾。
作为一种改进,所述内窥头上设置有照明光束。
作为一种改进,所述光纤管道和通气管利用紧固环结合一体。
由于采用了以上结构,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喉罩本体是一次性的,可以设计成单管喉罩、双管喉罩或者其他 类型。内窥头、光纤和显示屏构成的可视系统是反复使用的,显示屏有电源开关及图像调节按钮,光纤细长柔软而有一定的韧性,可以方便的置入喉罩本体的光纤管道中。
正常情况下,无需使用可视系统即可顺利的将喉罩本体置入,所以,不是每个病人都需要用到可视系统,只有当喉罩本体对位不好,或者需要吸痰,或者经气管插管,或者改变头颈部位置时,才需要用到可视系统。
喉罩本体是一次性的、无菌的,而可视系统是重复使用的,两者借助于光纤通道内口的封闭盲端而相互独立,不会造成污染。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有效的解决了喉罩对位不良,无法进行气管内插管、吸痰等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喉罩本体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内窥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喉罩本体1,通气囊罩2,通气管3,光纤管道4,内窥头5,光纤6,显示屏7,照明光束8,紧固环9,盲端10。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参见图1和图2,一种可视喉罩,包括喉罩本体1,所述喉罩本体1包括通气囊罩2和通气管3,所述通气囊罩2和所述通气管3结合一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喉罩本体1还包括光纤管道4,所述光纤管道4设置于所述通气管3的一侧,端部设置于所述通气囊罩2内,且位于通气管3的上方,并且所述光纤管道4的端部利用透明材质封闭成为盲端10,而且透明材质采用透明防雾材质制成,以避免成雾;所述光纤管道4内可拆卸式插装有内窥头5,所述内窥头5利用光纤6连接有显示屏7,内窥头5和光纤6可以方便的置入和拔出所述光纤管道4内。
参见图3,所述内窥头5上设置有照明光束8。
本实施例中,所述光纤管道4和通气管3利用紧固环9结合一体。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 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夏敏,未经夏敏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08903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