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多管搅拌浓缩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089430.6 | 申请日: | 2013-02-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3090490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31 |
发明(设计)人: | 吕鸣冈;张建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熟市龙宇化工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1/00 | 分类号: | B01D1/00;B01D1/30 |
代理公司: | 常熟市常新专利商标事务所 32113 | 代理人: | 朱伟军 |
地址: | 215554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搅拌 浓缩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属于生物医药化工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管搅拌浓缩装置。
搅拌浓缩装置广泛应用于生物医药化工乃至食品添加剂等生产行业,在已公开的中国专利文献中可见诸关于搅拌浓缩装置的技术信息,如授权公告号CN2788894Y(一种搅拌浓缩机)、CN202387244U(真空搅拌浓缩及结晶装置)、 CN201454120U(一种扩散浓缩装置)、公布号CN102600635A(中药提取罐)和CN102600637(中药提取罐结构),等等。
但是,并非限于上面例举的专利方案存在以下通弊:一是由于在筒体(通常称浓缩罐罐体)直径相同的前提下换热面积难以甚至根本无法扩展,因此只能以增加设备的数量和/或增大筒体的体积弥补,但是,增加浓缩装置的数量不仅导致设备投资量大,并且需增加操作人员,而增大筒体的体积同样会造成设备投资增大,并且对设备的管护难度也相应增大,此外,不论是增加浓缩装置的数量还是增大体积,均不利于节约钢材资源;二是为了确保单位时间内对物料的浓缩效率,无法将浓缩装置设计成小型化,从而不利于节约蒸汽和电能消耗;三是由于包括上述专利在内的公知技术,浓缩装置的换热面积通常小于二十平方米,而如果要使换热面积达到四十、六十或八十平方米甚至更大,目前业界只能以增加浓缩装置的数量予以满足。
鉴于上述已有技术,本申请人作长期而有益的探索与设计,终于形成了下面将要介绍的技术方案,并且在采取了严格的保密措施下在本申请人厂区经模拟试验,结果证明是切实可行的。
本实用新型的任务在于提供一种在相同容积的浓缩罐罐体状况下有助于显著增大换热面积而藉以减少投用设备的数量并且减少操作人员的投入、有利于提高浓缩效率而藉以满足工业化放大生产要求;有益于缩小体积而藉以节约占用生产场所的空间并且节约用于制造设备的材料消耗和有便于体现节能而藉以与目前崇尚的节约型节能型经济精神相适应的多管搅拌浓缩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任务在于提供一种在相同容积的浓缩罐罐体状况下有助于显著增大换热面积而藉以减少投用设备的数量并且减少操作人员的投入、有利于提高浓缩效率而藉以满足工业化放大生产要求;有益于缩小体积而藉以节约占用生产场所的空间并且节约用于制造设备的材料消耗和有便于体现节能而藉以与目前崇尚的节约型节能型经济精神相适应的多管搅拌浓缩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任务是这样来完成的,一种多管搅拌浓缩装置,包括一浓缩罐罐体,在该浓缩罐罐体的罐腔内设置有一上封板和一下封板,由上封板和下封板将所述的罐腔分隔为布料腔、蒸汽加热腔和出料腔,其中:布料腔位于上封板的上方,蒸汽加热腔位于上、下封板之间,而出料腔位于下封板的下方,并且在所述浓缩罐罐体的侧壁上设置有进料接口、二次蒸汽引出接口、蒸汽引入接口、冷凝液引出接口和浓缩液引出管,进料接口和二次蒸汽引出接口与所述布料腔相通,蒸汽引入接口和冷凝液引出接口与所述蒸汽加热腔相通,浓缩液引出管与所述出料腔相通;一动力传动机构,该动力传动机构设置在所述浓缩罐罐体的顶部,并且在对应于所述布料腔的上方对布料腔封闭;一组外围浓缩筒,该组外围浓缩筒围绕所述蒸汽加热腔的圆周方向等间距排列,各外围浓缩筒的上端与所述上封板固定并且探入所述布料腔内并且与布料腔相通,而下端与所述下封板固定,并且与所述出料腔相通,在外围浓缩筒的外围浓缩筒腔内转动地设置有一第一搅拌机构,该第一搅拌机构与所述的动力传动机构传动连接,并且第一搅拌机构与外围浓缩筒腔的内壁之间保持有间距;一个或以上的并且由所述的一组外围浓缩筒包围的中心浓缩筒,该中心浓缩筒的上端与所述上封板固定并探入所述布料腔内,并且与布料腔相通,而下端与所述下封板固定,并且与所述出料腔相通,在中心浓缩筒的中心浓缩筒腔内转动地设置有第二搅拌机构,该第二搅拌机构与所述的动力传动机构传动连接,并且第二搅拌机构与中心浓缩筒腔的内壁之间保持有间距。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浓缩罐罐体的外壁上设置有保温层,并且在浓缩罐罐体的底部配接有一浓缩罐罐体支承座,而在浓缩罐罐体的侧部并且在对应于所述布料腔的位置设置有一视镜。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进料接口与所述的二次蒸汽引出接口彼此呈对角设置,其中:二次蒸汽引出接口位于上方,而进料接口位于下方;所述的蒸汽引入接口与所述的冷凝液引出接口相互形成对角关系,其中:蒸汽引入接口位于上方,而冷凝液引出接口位于下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熟市龙宇化工设备有限公司,未经常熟市龙宇化工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08943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