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3D显示用圆柱状光栅模辊有效
申请号: | 201320089544.0 | 申请日: | 2013-02-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3171901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04 |
发明(设计)人: | 吴庆富;张益民;张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菲斯特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33/00 | 分类号: | B29C33/00;B29C33/38;C25D21/06;C25D3/56;G02B5/18;B29L11/00 |
代理公司: | 成都金英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18 | 代理人: | 袁英 |
地址: | 610023 ***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显示 圆柱状 光栅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3D显示用圆柱状光栅模辊。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3D技术逐渐进入普通人们的生活中,譬如,3D电影,3D游戏等,近年来,开始出现了3D电视机。由于3D电视机尺寸越做越大,涉及到加工大型光栅模辊需要的大型超精密模具单点金刚石机床,因国内不能生产,一直影响着我国液晶产业和3D光栅产业的发展,正是由于我国这一基础工业的缺失,导致至今国内不能生产裸眼立体电视机的3D光栅投影电视屏。在3D显示产业风起云涌之时,3D光栅屏的生产仍然是国内空白。我国正从一个电子信息大国向电子信息强国发展,大力发展3D电视产业的格局已经初步形成。进军3D电视行业对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的全面升级以及工业化、信息化都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同时对拉动内需也相对有利。
3D光栅屏是通过光栅模辊上的圆弧柱状微光学结构挤出成型或UV光固化成型,而光栅模辊是用金刚石刀具雕刻出可以立体成像的圆弧柱状微光学结构的齿形模具。传统的模具是通过加工中心激光雕刻的方式来制造辊筒的微结构花纹,但这种微结构制造精度非常高,对光栅模辊表面均匀度和精度要求都很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镀层质量高、光栅模辊表面均匀且精度高和模辊结构及其制造工艺都非常简单的3D显示用圆柱状光栅模辊,所制造出的圆柱状光栅的表面精度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3D显示用圆柱状光栅模辊,它包括内空心的圆柱形的辊体和设置于辊体的两端面中心的辊轴,辊体的外表面上镀有一层镍磷合金镀层,镍磷合金镀层的柱面上周向设置有光栅,镍磷合金镀层的厚度大于0.5mm;
所述的3D显示用圆柱状光栅模辊采用以下方法制造,所述的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配液:配制磷含量大于12%的镍磷合金镀液;
B:设定初始值:将步骤A中得到的镍磷合金镀液放入镀镍槽中进行电化学处理,同时设定镀镍槽中镀液循环过滤的速度为10Turns/Hr,过滤滤径为1μm;
C:施镀:控制镀镍槽内的温度范围在82~85℃之间,将辊筒放入镀镍槽中,当镀层达到所需厚度后取出辊筒;
D:检测:对步骤C得到的辊筒表面的镍磷合金镀层进行厚度检测;
E:光栅模辊加工:在温度范围为19.9~20.1℃的环境下,将模辊固定在超精密光学结构金刚石机床上沿模辊的周向加工圆柱状的光栅;
F:加压密封保存:将步骤E得到的光栅模辊放入密闭容器中保存,并充入氮气,保持其压力在0.15~0.2MPa之间。
所述的镍磷合金镀液所含各组分的重量份为:
NiSO4·6H2O 或Ni(NH2SO3)·4H2O 25~35
NaH2PO2·H2O 25 ~42
络合剂 45 ~ 60
辅助成份 1 ~5 。
所述的辅助成份包含有加速剂和润滑剂。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镀镍槽中镀液循环过滤的速度严格控制为10Turns/Hr,过滤滤径为1μm,温度范围控制在82~85℃之间,镀层厚,而且质量高。
2、将镀有镍磷合金镀层的辊筒固定在超精密光学结构金刚石机床上进行数控加工,所得到的圆柱状的光栅模辊表面均匀,而且其精度高,在经过检验合格后方可加压密封保存。
3、模辊为内空心的圆筒结构,在其表面镀有一层厚度均匀的镍磷合金镀层,在镀层上加工出光栅模型,其结构和制造工艺都较为简单。
附图说明
图1 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 为图1的右视结构示意图
图3 为图2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中:1-辊体,2-辊轴,3-镍磷合金镀层,4-光栅。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以下所述。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菲斯特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成都菲斯特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08954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