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联合收割机有效
申请号: | 201320092927.3 | 申请日: | 2013-02-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136581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21 |
发明(设计)人: | 入江信行;三谷修一 | 申请(专利权)人: | 洋马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A01F12/46 | 分类号: | A01F12/46 |
代理公司: | 北京瑞盟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00 | 代理人: | 刘昕 |
地址: | 日本国大阪府***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联合收割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联合收割机,具体为,可将谷粒存储部内的谷粒经搬出绞龙取出到袋体等谷粒收容体内。
背景技术
目前,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联合收割机的一个例子。即,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联合收割机,其在脱粒部中对由收割部收割的谷秆进行脱粒,并将脱粒后的一次筛选物的第一谷粒(精谷粒)储存在谷粒存储部。在该联合收割机中,能够适当有选择地取出谷粒存储部内的第一谷粒。具体来说,在谷粒存储部的底部设置导管部,在导管部横向架设搬出输送机,搬出绞龙与搬出输送机连通连结。通过构成为上述结构,可经由搬出输送机和搬出绞龙将谷粒存储部内的第一谷粒移送至机外的搬送车等。
在谷粒存储部的侧壁可拆卸地连通连结谷粒仓斗,并在谷粒存储部内以呈倾斜状张设流谷板,利用流谷板使第一谷粒向谷粒仓斗一侧流动。即,通过流谷板防止收容在谷粒存储部内的第一谷粒形成安息角而不向谷粒仓斗一侧流动。并借助与谷粒存储部连通连结的谷粒仓斗取出谷粒存储部内的第一谷粒并分包到谷粒收容体内。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实用新型专利公开第平7-50908号公报
发明内容
但是,在将第一谷粒分包取出到谷粒收容体内时,在谷粒存储部内的中部张设流谷板,利用流谷板使第一谷粒向谷粒仓斗一侧流动,因此使谷粒存储部用于收容第一谷粒的容积减小。
因此,本发明提供一种联合收割机,其目的在于,在保持谷粒存 储部本来的收容容积,并将第一谷粒细分并取出到谷粒收容体内。
第一实施方式的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在脱粒部对由收割部收割的谷秆脱粒,将脱粒后的谷粒存储于谷粒存储部,利用横向架设于谷粒存储部的底部的搬出输送机和与搬出输送机连通连结的搬出绞龙,将存储于谷粒存储部的谷粒搬出到机外,在谷粒存储部安装用于将谷粒细分并收容于谷粒收容体内的谷粒仓斗,将谷粒经搬出绞龙搬出到谷粒仓斗内。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联合收割机,由于可经搬出输送机和搬出绞龙将谷粒搬出至安装于谷粒储存部的谷粒仓斗内,因此可在确保谷粒储存部本来的收容容积的条件下,将谷粒分包取出到谷粒收容体内。
第二实施方式的联合收割机中,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形成在搬出绞龙的前端部的放出口以可将谷粒搬出到谷粒仓斗内的方式与谷粒仓斗连通。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联合收割机,由于形成在搬出绞龙的前端部的放出口以可将谷粒搬出到谷粒仓斗内的方式与谷粒仓斗连通,因此稳定地将谷粒从出口搬出到谷粒仓斗内。
第三实施方式的联合收割机中,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搬出绞龙在收容姿态下,放出口配置于谷粒仓斗的正上方位置,从放出口向谷粒仓斗内放出谷粒。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联合收割机,由于收容姿态下的搬出绞龙的出口配置于谷粒仓斗的正上方的位置,并从放出口向谷粒仓斗放出谷粒,因此可将搬出绞龙保持于稳定状态,使谷粒稳定地从放出口搬出到谷粒仓斗内。
第四实施方式的联合收割机中,根据第1~3实施方式中任一项的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谷粒仓斗的上部和谷粒存储部的侧壁通过连通口连通,搬出到谷粒仓斗内的谷粒经连通口溢出到谷粒存储部内。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联合收割机,由于可使搬出到谷粒仓斗内的谷粒经连通口溢出到谷粒储存部,因此可以毫不浪费地将谷粒回收到谷粒储存部内。
根据本发明,可提供一种联合收割机,其可在确保谷粒储存部本来的收容容积的同时,将谷粒细分并取出到谷粒收容体内。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施方式的普通型的联合收割机的左视说明图。
图2为本实施方式的普通型的联合收割机的右视说明图。
图3为本实施方式的普通型的联合收割机的主视说明图。
图4为谷粒储存部的背面立体说明图。
图5为谷粒储存部的正面立体说明图。
图6为谷粒储存部的剖面主视说明图。
图7为一次筛选物的运送俯视说明图。
图8为动力传递结构的示意说明图。
附图标记说明
1 联合收割机
2 行走部
3 机体
4 收割部
5 脱粒部
6 筛选部
7 排秆处理部
8 驾驶部
9 谷粒储存部(集谷箱grain tank)
10 动力机部
11 发动机
12 谷粒收容用搬出体
13 搬出绞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洋马株式会社,未经洋马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09292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